城市更新中,如何让传统商圈焕发青春?3月14日,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传统商业设施更新导则》,本市商圈更新将根据商圈规划层级、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等因素,结合自身优势和人文特色、市场需求,实现四级商圈体系差异化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商业项目改造要增加无障碍设施,商圈升级要打通交通微循环。
王府井大街 资料图
2022年,本市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将城市更新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结合,助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此次发布的《导则》从拓展国际知名度、加强商业活跃度、提高交通通达度、提高消费舒适度等维度提出了传统商圈和传统商业设施的更新目标。
目前,本市正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圈体系。
《导则》明确,国际消费体验区以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京津冀为目标,服务国际和国内消费人群,建设成为承载首都多样国际交往功能的聚集地和引领城市高位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消费中心重点面向全市及京津冀城市群消费人群,建设成为具有突出商业实力、特色消费活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地区活力消费圈重点面向地区消费人群,依托15至30分钟慢行范围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社区便民生活圈重点面向社区居民,以5至15分钟步行服务范围实现全市城镇社区级商圈全覆盖。
在未来的商圈改造中,本市鼓励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功能融合发展,在商圈内增补博物馆、书店、影院、体育、演艺等设施,结合滨水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区一体化推动商圈更新。
优化交通网络方面,《导则》提出,完善道路分级,打通商圈交通微循环,提高交通通行连续性,加强商圈和轨道交通、公交站点的衔接,注重慢行接驳,引导人群低碳出行,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的低碳交通体系。同时,鼓励采用地下停车、立体式停车等方式集约用地,鼓励设置分时段共享停车设施。
当前,一批存量商业设施正进行改造升级。《导则》明确,在商业设施改造过程中,应提升建筑运行和维护的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获取自然环境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导则》还提到,应对商业设施内的主要商业功能空间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包括无障碍购物、无障碍器具使用、无障碍影视观览、无障碍就餐休闲、无障碍社交互动、无障碍家庭活动、无障碍消费支付等。建筑入口、过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卫生间、轮椅席等位置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通过无障碍通行设施连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通行流线,并在无障碍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服务设施位置示意图。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北京将全面启动建设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计划完成西直门、双井等15个商圈的改造升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