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应用逐渐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近日,市统计局发布“北京科技赋能博物馆建设”调研结果显示,过去一年,87.6%的被调研居民参观过博物馆,八成参观居民认为博物馆扫码解说或触屏互动展示、电子导览或机器人导览能够满足需求。
资料图
场馆入口处排起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每到暑期,博物馆都是众多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迎来了大量观众。据了解,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适时发布参观信息,引导观众合理安排到馆参观时间。每位排队观众还可以领取展览的导览册页,或登录线上展览介绍,在等候中提前了解展览内容。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博物馆正逐渐融入科技元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根据调研结果,近九成被调研单位在博物馆社交媒体平台或官方网站进行线上推广和教育活动,近八成被调研单位使用了在线预约或购票系统,43.8%使用了互动屏幕或触摸屏技术。
被调研居民中,过去一年参观过博物馆的占比87.6%,超过95%的参观居民认为科技应用在博物馆建设中非常重要,且有49.3%的参观居民认为博物馆使用的科技手段在提升观众体验方面非常有效。八成参观居民认为博物馆扫码解说或触屏互动展示、电子导览或机器人导览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从参观居民使用科技或数字化技术设备的情况看,86.4%表示使用过在线方式预约或购票,41.3%浏览过博物馆社交媒体平台或官方网站上的推广和教育活动,39%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智能推送了解和获取展品信息。
据调研,在文物科研和藏品保管收藏工作中,四成以上的被调研单位应用了藏品保管环境监测系统,对藏品保存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测;34.4%应用了藏品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藏品的数字化分类、标记、检索、保存和共享。28.1%应用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用于创建沉浸式的藏品研究和展示环境。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博物馆在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方面还存在新技术门槛较高、研究设备和工具不足、资金和人才资源仍有缺口等问题。”相关负责人建议,博物馆需持续加强技术研发,鼓励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共同突破技术难题;搭建设备共享平台,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和重大项目实施等多种途径,加快培养文物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参观群体增强特色互动体验,更精准满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