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而行,向心而暖,善行与爱心的接续在西城区不断织密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网”,“善爱暖西城”充盈在西城街巷社区。

极端大风天气,露天停放的私家车让不少市民为寻找庇护场所苦恼。西城区多个街道积极动员整合资源为居民排忧,截至目前,全区已有66处停车场向周边居民开放,提供避险停车。其中,展览路街道协调联动了JK FUN商城、新华1949、天恒置业大厦、四川大厦等单位,为周边市民免费提供临时车位700余个。椿树街道庄胜广场免费向居民提供车位100个。

“各位小哥们,这两天大风,咱们小哥驿站全天开门,如果风大,可以到小哥驿站、党群中心避风。”……西城多个街道在小哥微信群发布提示,集结“友好”力量为奔波在外的小哥们提供避风港,让城市的温暖和便利稳稳延续。大风天里,散落在街巷的“友好驿站”构建起新就业群体的“避风坐标”,无数文明单位、友好商户、临街门店成为友好的“暖新”服务场所,欢迎快递、外卖小哥歇脚、热饭、饮水、避风;一些临时避风点配备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方便小哥们取用。

与此同时,奔波在月坛的“小哥”们也化身“流动安全哨”,逆风随手拍快速反馈辖区安全隐患,助力织密安全网。4月12日午间,美团骑手张师傅在街巷间穿梭时突然瞥见一栋建筑外墙的异样——大面积墙皮正随风晃动,细碎的水泥渣簌簌掉落。他立即掏出手机,在“月坛小哥微信群”里发送定位和现场视频:“月坛南街北里6号楼东侧外墙有脱落风险!”群内街道工作人员接到信息后及时回复,立即启动处理工作。还有许多小哥通过微信群反映道路树木倒伏、墙壁倒塌等情况,及时反馈安全隐患和紧急情况,在呼啸的风声中筑起温暖防线。

4月11日18时24分,296名小学、初中学生研学结束集中返京。北京北站“破例”打开东门,11辆大巴车开进站前广场,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上车回家。北京北站站前广场平时进出站客流大。出于交通秩序和人车分流的考虑,并不允许大巴车进入,站区东门也不开放。北京北站地区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我们细化了应急预案,决定临时打开东门让大巴车开进站前广场,以便孩子们瞬时出站有序登车回家。”

“3号平房,有树压到居民屋子了,需要处置!”在广内街道核桃园社区,11日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安全守护行动。11日上午,广内街道全体“红马甲”社工深入街巷展开地毯式排查。从阳台花盆的细微隐患,到摇摇欲坠的遮阳伞,再到布满工具的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红马甲”们顾不上吃饭喝水,人均两万步,为社区织密安全网。巡查到核桃园南里3号平房时,社工们发现院内居民自种的石榴树倾斜,压到房子屋檐。树干已呈中空状态,有倒伏风险。社区第一时间联系街道采取应急保障机制,应急队的师傅们迅速赶来,将枯树砍伐,消除潜在隐患。

大栅栏街道前门西河沿社区除了平房区域,还有十栋楼房。11日晚上9时许,有居民发现位于11层楼顶的一处景观灯带松动,将该处隐患发至居民群。该景观灯带一旦脱落,将对地面行人、车辆等造成危险。物业迅速行动,多名维修人员在半小时内就赶到楼顶,将损坏的景观的灯带先行拆除,待天气好转再安装。热心居民、社区工作者与物业的高效联动,让安全隐患在最短时间内被发现并消除。

为保障辖区危房居住居民安全,多个街道集中转移危房居民。椿树街道4月11日集中转移危房4户6人。“张阿姨(化名)是一位78岁的独居老人,居住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随着大风天气的逼近,社区工作人员的心情越来越焦急,再次来到张阿姨家做工作,劝其转移,刚开始张阿姨不同意,在大家的陪伴和劝解下,终于同意转移,这让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