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们被市民群众亲切的称呼“柠檬黄”,他们以数年如一日的秩序引导和暖心守护向市民朋友传递文明与关爱,同时也收获了市民的认可。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感受他们用爱心服务的情景。
爱在街头巷尾:善意打破语言壁垒
5月19日清晨,前门公交站附近,三名泰国游客手持地图、面露迷茫。西城区文明引导员金炳雯、李桂萍主动上前,借助翻译软件搭建沟通桥梁。从指路到介绍景点,她们用耐心化解异乡人的焦虑。游客竖起大拇指用生涩的中文说出“北京,好!”。
爱在耐心指引中:为视障乘客丈量平安路
5月16日上午,石景山区杏石口站台上演着暖心一幕。当盲杖轻触地面的声响传来,文明引导员方艳红赶忙上前握住盲人乘客的手臂。从斑马线前的驻足等待,到避开共享单车的细致提醒,她用温柔的话语为乘客描绘着前路的情况,并将他安全护送回家。分别时,乘客紧攥她的手说:“文明引导员就是我的眼睛。”
爱在志愿服务里:用画笔定格温暖瞬间
5月18日,门头沟区大峪中学一位美术老师将画笔对准了两位特殊的“模特”。多次得到文明引导员帮助的他,不仅为李茹、杨莹送上承载敬意的电子锦旗,更发挥专业所长,精心创作水彩画,勾勒出引导员志愿服务的温暖瞬间。
爱在方寸站台间:双手铺就安心路
通州区地铁梨园公交站附近有一处地面凹凸不平,乘客在站台候车时很容易崴脚或摔倒。为了乘客的安全,5月19日,文明引导员李志平等人在午休时间,从家里带来水泥、沙土及维修工具等,把地面坑洼处填平。当有乘客说“这站台比昨天平整了”,引导员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这些散落在街角的美好瞬间,绘制出文明引导员的温暖群像。他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温度,让远道而来的旅客感受家的暖意,让视障人士行走得更加从容,更让善意与感恩在人与人之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