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丰彩城市艺术季”成果发布活动在北京10号线青创村举办,城市彩绘、城市家具和城市地景三项赛事揭晓。


这场自今年5月开启的艺术赋能城市治理实践,共吸引600余组个人和团队报名参赛,参赛作品达1020件,最终落地527处,包括墙体彩绘41处、城市地景20处、城市家具466件,将丰台的大街小巷、公园角落变为承载故事、激发共鸣的城市艺术空间。


走在玉泉营街道花乡青旅科技园,处处是惊喜:这边是一整面墙的花海流淌,那边是白底红字的巨大“丰台”,机器人和潮青年同框,小花仙给你放飞欢乐……这组名为《魅力丰台,活力盛放》的彩绘,获得了城市彩绘大赛社会组一等奖。东铁匠营街道的《草木绘心》和《长辛先锋 薪火相传》分获街镇组、学子组一等奖。新村街道漫氧·乐谷公园的《高速韵律》获城市地景大赛一等奖,宛平街道的《晓月掠影 宛平新韵》获城市家具大赛一等奖。

“丰彩城市艺术季”还是一次艺术赋能城市治理的实践,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的多元协同格局,让市民从城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评判者与受益者”。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团队,就与和义街道合作,聚焦南中轴沿线10余处点位、辐射70余处公共空间,以墙体彩绘和城市家具为载体,与居民志愿者、新就业群体、小朋友开展“艺术共创”,在城市微更新与公共空间艺术化改造方面注入多方的创意与智慧。


在北宫镇太南村,斑驳的老墙改造成了“时光画廊”,为公共空间、边角地块打造生态微景观;在太平桥街道,“太平四季”把社区外墙美化成流动展板;在六里桥街道,99个配电箱和5个公共卫生间变装成街头艺术画廊……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晓一介绍,三项赛事选择的点位,都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且存在环境脏乱、设施老旧、景观缺失等城市治理短板的点位,以公共艺术织补城市、传递文明,实现环境提升与艺术赋能的结合,让“群众不满意在哪里,改造提升就跟进到哪里”。

“‘丰彩城市艺术季’是公共艺术赋能城市空间更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一次有效的探索,它不仅是作品的呈现,更是一次关于城市美学、文化自信与公众参与的生动实践,为未来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丰台经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说。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未来丰台这场以艺术为名的城市更新实践将有哪些改变?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说,将更加突出展示区域特色、丰富表达手法、注重文商旅融合,包括深入挖掘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艺术作品的设计中,设置可互动的城市家具和地景作品、有休憩功能的艺术设施、富有现代感和时尚气息的城市艺术作品,使城市艺术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相结合,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氛围,提升城市艺术覆盖面和影响力,还将策划“跟着彩绘去打卡”活动,把“丰彩城市艺术季”打造成丰台文化地标。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