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一座全新的社区服务亭——“徐士银志愿服务亭”,正式揭牌启用。这座亭子不仅仅是提供志愿服务和销售日常生活用品的场所,更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保障民生需求的空间。它的建成标志着空间社区的社区治理和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中关村街道践行“大家商量着办”的又一重要成果。

据了解,志愿服务亭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老党员徐士银义务修车34年的自行车维修棚。1989年,空间中心职工徐士银离休后,为了继续为人民服务,向单位申请在后勤小平房开设义务维修点,发挥机械维修的一技之长,为群众免费修理自行车。之后的30余年,无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用岁月描绘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近年来,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社区修车,这个曾经热闹的修车棚慢慢就成了一处无人问津的死角。中关村街道、空间中心和社区就想着与各方商量如何处置和改造这个修车棚。2023年10月,中关村街道运用“大家商量着办”工作机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居民反映辖区便民网点不足、志愿服务场地缺乏的实情,在区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空间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将此处打造成为集“志愿服务基地+便民服务网点”的综合场所,社区可以分时段在此开展便民理发、自行车维修、果蔬临时销售等各种服务。

居民们为了感谢徐士银老人30多年对社区的义务付出,纷纷表示应传承发扬他不忘党员初心和志愿服务的精神,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徐士银志愿服务亭”。志愿服务亭计划每周二、周四、周六便民卖菜,提供新鲜果蔬,每个月8号和18号开展便民理发服务,其他时间将根据需求安排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同时,设置便民服务工具箱,为居民义务提供自行车打气筒、螺丝刀等修理工具,传承徐士银老人志愿服务精神。

在徐士银老党员志愿精神的指导和感召下,空间社区已形成“有时间当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涌现出如房振清、汪桂香、杨勇勤、谢淑敏等多位优秀志愿者,他们在服务辖区空巢老人、助力社区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表示:“可以说‘徐士银志愿服务亭’的华丽变身,就是大家商量来的‘金点子’,就是‘大家商量着办’的再一次生动实践。下一步,中关村街道将继续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持续推进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深化运用‘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商以求同、量以成事,急事马上办、难事提级办、愁事协调办、盼事精准办,惠及辖区更多的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