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工委 报送

北京建筑大学始终坚持发挥建筑类高校优势,紧扣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将立德树人的课堂建在山野乡村,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责融入基层历练。学校成立设计下乡服务队,与门头沟区等地共建乡村振兴实验室,300余名师生进村入户,培育乡村渐进式有机更新新理念,宣传乡土特色文化,谋农户增收新路径,设计下乡行动在首都绿水青山乡村大地生根发芽。

1)凝聚智慧,培育乡村发展建设新理念

针对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治理、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服务队走进京郊百余个村庄摸排调查,驻村发动群众,坚持民所呼,我所应,创新开展“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专项研究,在生态保育、农房更新等8个重点领域推动16项创新举措,协助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针对乡土文化特色保护传承面临的实际困难,百余名师生深入传统村落,协助申报和建设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创新生态成网、文脉串联、产业协同的保护利用新理念。进村100余次,发动村民和村民集体遴选开展22项带动性强、共识度高的发展项目,为每个村落建立数字化档案,采集2000余GB数字化资料。

2)凝心聚力,宣传乡土文化谋群众增收

组建15个乡村责任规划师团队服务各区乡村建设,承担数十项“百师进百村”工作,参与日常治理。围绕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产业等内容,16个暑期工作营180余名师生走进乡村,编写村史手册,绘制游览地图,策划乐响窑湾、保水养蜂等产业发展新路径。

师生包村入户助力村民增收和文化传承,一镇一支队,一村一小组,推广宣传创业青年、老戏班、老支书等典型人物事迹。依托乡村振兴实验室平台对接农户,开展农产品进城进社区活动,汇集酱菜、红枣、玉米、蜂蜜等20余种农产品,拓宽城乡联动发展新路径。

3)生根发芽,设计下乡为绿水青山乡村大地增光添彩

建设乡村振兴实验室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协助区级政府制定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农房管理、传统村落保护等政策规范,解决群众关心的住房、增收等问题。协助门头沟区获批和建设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获得住建部专家组肯定。 

策划拍摄爨底下村、苇子水村的宣传片,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中,位于全国前列,获得新华社客户端300余万阅读,30余万点赞。在各区开展的设计下乡活动,获得10余家媒体200余次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社会影响。

深入一线的驻村帮扶工作,极大改善了村庄建设缺乏专业人才的现实困境,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逐渐探索出适合乡村的陪伴式、在地化、交互式的设计下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培育了一批热爱乡村的乡村建设青年人才,持续助推国家乡村振兴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