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共建活动在海淀区清河街道举行,集便捷设施、暖心服务、互动平台、融合共治于一体的海淀区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落地清河街道。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将构建起多方共建共治共商的商圈发展综合体,助力新就业群体更好地服务社会、融入地区。
本次活动由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清河街道党工委和清河万象汇党支部主办,同时邀请清河地区企业、商会、商家,以及来自顺丰、中通、德邦、达达、七鲜等企业的新就业群体代表参加。活动中,清河街道和清河万象汇相关负责人,以及商家和新就业群体代表,共同签署“友好商家”共建备忘录并为“友好商家”代表授牌、为“小哥学堂”揭牌、为新就业群体“互助共建引导员”颁发聘书。同时,新就业群体代表发出倡议,号召骑手提供优质服务、遵守文明公约、融入基层治理、争当行业先锋,更好地服务社会、融入地区。
“小哥学堂”正式开课
随后,“小哥学堂”正式开课,社区青年汇的老师为新就业群体带来了一堂关于“劳动权益保障”的课程。“我对老师讲的合同签订和职工带薪年假等内容非常关注。”在北京从事外卖服务工作6年,负责清河万象汇外卖服务已有3年的达达外卖员霍春江说道,“课程非常有用。作为一名外卖员,希望‘友好商圈’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霍春江还说:“街道、社区为我们提供了‘暖心驿站’‘小哥加油站’,在工作、生活上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
清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洪霞介绍:“此次活动中,商圈开辟了‘小哥绿色通道’‘小哥特色餐食’等服务,并不断挖掘新项目,满足新就业群体的需求。”
清河万象汇作为区域引领型商圈,地处清河街道核心位置,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入驻300余家商户,日均客流量5万人,聚集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约2000人,每天约有8000份外卖订单,小哥对停车换电、休息歇脚、饮水充电等方面产生较多需求。清河街道围绕“识别、融入、服务、宣教、引领”五步工作法的经验积累,在清河万象汇积极探索打造集“便捷设施圈、暖心服务圈、互动平台圈、融合共治圈”于一体的“友好商圈”,多元化开展友好行动,构建多方共建共治共商的商圈发展综合体。
持续优化升级“友好商圈”
清河万象汇人流量大、外卖订单量大,骑手停车、取餐成为一大难题。在清河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下,清河万象汇东区和西区分别规划2处外卖专属停车区域、1处快递专属分拣区域、1组智能快递柜;商场内部开通3条骑手专用通道、3部骑手专用电梯,电梯可直达餐饮层并设置明显指引标识,有效提高骑手取餐效率。
针对商圈实际情况,全面绘制路线清晰、指示明确、特色鲜明的商圈导览图,汇集商场平面图及停车区、分拣区、通道、电梯位置,以及商圈周边换电柜、温馨驿家、医疗机构等日常资源,在骑手路线位置、公共区域张贴公示,为新就业群体在商圈及周边活动提供精准导航指引。
清河万象汇东区食通天美食城设立“小哥加油站”,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用餐、阅读、应急药箱等10余项基础服务。食通天美食城推出就餐优惠卡,新就业群体可凭卡在美食城享受就餐优惠。“红色联盟”志愿服务队成员商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店铺门口专设“友好商家”标识,为小哥提供免费饮用水、商铺指引、临时休息等服务。一系列便捷、多样的“暖新”服务,在商圈形成了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清河街道党工委和清河万象汇党支部结合新就业群体需求,以清河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和万象汇·社区青年汇为载体,为新就业群体开设的“小哥学堂”,围绕文化艺术、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建立起与新就业群体的沟通平台,有效促进新就业群体工作和生活的品质提升。
“小哥学堂”有什么?怎么参加?活动信息会在小哥通道、小哥专属电梯间的公告栏里展示,方便小哥随时查看报名,想学什么也可以随时反馈。街道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遴选优质师资力量,每周至少开办一期公益课程。
由于骑手工作流动性强、接触面广、信息量大的职业特点,商圈特别聘请小哥担任“互助共建引导员”,协助商圈做好意见收集、文明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环境秩序保护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建立由清河街道、清河万象汇、商家、新就业群体四方组成的“互助共建”微信群,小哥发现异常情况,随手拍、发群里,就有工作人员来处理,核实处理后,小哥还能获得积分奖励,实现“以服务换服务”,建立“互助共建、双向服务、共同治理”的长效机制,为商圈发展注入新活力。
刘洪霞表示,清河街道党工委在“友好商圈”共建过程中,积极协调多方资源,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同时吸引更多商家,搭建更大平台,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我区将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持续优化升级“友好商圈”工作成效,进一步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