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州区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明培育、深化文明实践、推动文明创建,使精神文明建设与财政工作同向发力、协调发展,为副中心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文明创建“根与魂”。坚持党建引领,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学习宣传贯彻党二十大精神及各项主题教育常态化推进相结合,夯实党员干部共同思想根基。强化作风建设,统筹运用党性教育、典型警示、纪法震慑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多层次、全覆盖。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宣传选树各领域榜样,营造学习榜样、争当榜样浓厚氛围。
参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
厚植人民情怀,提升文明创建“质与效”。深入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任务和群众需求动态,积极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与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可用财力,聚焦全区组收和财源建设工作,精准赋能产业发展,梯度培育财源主体。大力保障重点支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集中财力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打造宜居城市环境,稳步推进副中心绿色发展。加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国有“三资”运作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清理规范专项行动等,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增进人民福祉。
深化文化浸润,培育文明创建“软实力”。建设“书香财政”阵地,设立职工书屋、职工风采展示园地,开展“文化传承品鉴经典”重走长征路、“共筑书香社会 传播优秀文化”、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书香机关建设。传递财政“声音”,青年干部积极参与“五个一百”理论宣讲,讲述财政干部运用专业知识和担当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的故事。丰富拓展普法形式,打造“财韵法声”法治课堂,把普法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实现财政普法质效双提升。法宣摄影“青莲(清莲)咏叹调”等作品获得2025年北京市财政系统法治文化作品征集一等奖。
履行社会责任,拓展文明创建“外延圈”。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引领财政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的节日”、“扫黄打非”、文明行为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光盘行动”、“共产党员献爱心”全员参与,“桶前值守”、“守序红绿灯、礼让斑马线”、“我认领 我服务”路口引导等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2021年以来累计无偿献血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