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根基,绘就文明空间新图景。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先手棋”,以空间提质夯实文明创建基础。高标准完成4块重点区域、5个街道级活动场所的功能化改造,实现服务半径全覆盖深挖地域文化基因,将历史传承、廉洁文化、党建元素融入街巷改造,打造“4街2巷1广场”7处宣传微景观,形成“一墙一故事、一街一主题”的沉浸式教育阵地。土桥砖厂南街、砖厂村路获评首都文明街巷,在全市街巷治理现场会上作典型推广。
打造党建文化墙,形成开放式精神文明教育新阵地
典型示范聚合力,培育崇德向善新风尚。构建“榜样引领+志愿赋能+实践养成”的文明培育体系,推动向上向善蔚然成风。打造“临河星光”选树品牌,建立“月推荐、季评选、年表彰”机制,累计挖掘身边榜样 43人,形成“发现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 的良性循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创新“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服务模式,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300 余次,服务时长超 6.9 万小时。运河滨江社区、砖厂南里社区获评“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首善生活+”项目入选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8%。
临河里街道“千年运河·雅韵临河”——“临河雅集”开市大吉活动
文化浸润促传承,激活文明创建新动能。以文化人、以文润街,构建全龄段、多维度的文明传播体系。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寒暑期文明实践活动46场,覆盖青少年1200 余人次,辐射家庭近万户。创新文明条例宣传形式,推出《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系列漫画、“文明罚单”互动手册等特色载体,开展“首善文明+”群众性实践活动1000余场,文明行为知晓率提升至92%。打造“临河雅集”文化品牌,将非遗展示、传统节气、文创市集融入商圈发展,实现“文化赋能产业、文明点亮经济”的融合效应。
治理融合显成效,构建文明共建新格局。将文明创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文明提升-治理增效-群众受益”的闭环机制。通过文明创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0余件,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保持在90% 以上。坚持“创城+热线+网格”高效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形成“创城引领方向、热线倾听民意、网格落实行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