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启动首届春耕节,带领学生学习农耕知识和种植技术,探究节气特点及种子的奥秘,体验土壤栽培与水培蔬菜的差异。当天,学校的“沐光自然教室”和“拾光萌宠园”正式揭牌开放,同时推出“跟着节气去劳动”系列校本课程,师生们共同发布了《“自然教室”学习计划》《“萌宠”们的四季研究计划》。

在“沐光自然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种子知识课正在进行。“这是一颗苹果的种子,种皮很坚韧,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老师生动的讲解,吸引着台下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他们对《认识一粒种子》这堂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枫丹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莫亚群介绍,学校建设“沐光自然教室”和“拾光萌宠园”源于不久前的一次少先队大队会,当时,学校大队部提出了校园角落改造计划,学生们纷纷献上自己的创意,很多人都提到了建设动物园和植物园。于是,学校就在教学楼旁边建起了这两个“自然教室”,通过“自然教室”的资源供给、课程供给,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园中触摸自然,自由探索、体验和学习。

走进“拾光萌宠园”,这里热闹非凡。同学们抬来了羊驼的食槽,灰、黑、黄不同颜色的兔子挤在一起,活泼的鹦鹉在笼中叽叽喳喳。在这里,学生们将学习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感受动物带来的温暖与欢乐。

随着“沐光自然教室”开园第一课的开启,现场嘉宾和学生代表一同走进种植园,参与整地、起垄、播种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与艰辛,感受泥土的温度。嘉宾张爷爷一边劳作,一边耐心指导:“要像给种子铺床一样平整土地。”三年级的朵朵同学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往垄沟里撒下小白菜种子,还不忘念叨着:“老师说种子要保持三厘米的距离,像排队做早操。”随后,同学们开启了“水培蔬菜”实践活动,他们认真听讲,亲手操作,满心期待见证植物的神奇生长过程,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

莫亚群表示,学校希望通过“沐光自然教室”的资源与课程,为孩子们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和体验中学习。“拾光萌宠乐园”则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有爱有陪伴的学习生活环境,培育他们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而《跟着节气去劳动》等系列课程,采用“自然时序+劳动实践+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模式,让学生在创造性实践中涵养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通过这些举措,将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枫丹“沐光自然教室”有机融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