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艺智共生,以技融创”为主题的朝阳区“AI+美育第一课”活动举办,通过名家讲坛、课例分享、数字艺术实践体验等多元形式,全景式展现AI赋能下美育教学的无限可能,进一步探索“科技+艺术”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
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美育进行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副教授何梁,以“人工智能时代美育未来课堂”为主题,引导现场师生思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美育之路在何方”,并展示了AI拓展艺术创作边界与想象的精彩案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邹玲,向参会师生分享了当前美育从传统课堂走向沉浸式、交互式全新维度的思考及尝试。在区域实践层面,朝阳区教科院美术教研员樊苇分享了“融创课堂”学术品牌下AI智能艺术课程的开发思路与实践成果,该课程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建构个性化学习模式,实现从“群体相似”到“实时订制”,推进教学价值塑造、个性化学习路径、学习方法迭代等实践命题。
除了理论探索,数字艺术“实践工坊”沉浸式体验环节也受到师生的欢迎。与会教师在虚拟现实艺术项目《未来的你:行走的进化》中,感受虚拟空间中的艺术表达,学生代表在《山海空间》数字化沉浸剧场和《恐龙公园》交互仿真世界中,亲身体验科技为传统文化和史前世界带来的震撼。“我真切感受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能够把日常生活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变为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事实,今后我将利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帮助自己实现一些高难度的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杨惠体验后有感而发。
活动中,来自北京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朝阳学校还带来27项AI赋能美育的创新课例展示,涵盖了从AI绘画、微电影制作、3D乐音创演,到非遗文化AR数字化、校园IP设计、二十四节气服装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朝阳区教师在AI与美育融合实践中的探索。
“朝阳区将持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驱动美育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向人机协同、激发创造的‘艺智融创’模式转型,让更多青少年收获灵感、点燃梦想,打造朝阳教育的实践新名片,助力‘宜学’朝阳建设。”朝阳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报)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