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于2002年在北京市率先提出了“社区融合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提出“融合育人”办学特色,坚持打破学校教育围墙,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扩大到社会实践范围,让智障儿童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接纳。

课题《培智学校融和育人办学特色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开题,20年间德育工作也以此为主线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融合五同”德育品牌活动并坚持至今,通过开设“融和的课程”,建构“融和的课堂”,进行“融和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家人同劳动、我和家人同锻炼、我和家人同歌唱、我和家人同欢乐、我和家人同分享,构建起家校之间的联系。实践中充分利用和发掘各方面的教育因素、社会资源,同时开设“融和的技能培训基地”,实行“融和的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开展“融和的职业培训及跟踪”等内容,与学区内10余所大中小幼学校开展学生调研追踪、个性心理辅导、特奥融合比赛、教师专业指导、书香阅读、新年师生联欢、互派教师上课等,在继承与创新中发挥融和育人的特色建设,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

多年来,培智中心学校与社会资源单位开展了近500余次不同程度的活动,涉及到国贸集团、交通银行、九三学社等20余家单位,设计了以社区、生活环境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在互动体验中学生勇敢说、勇敢做,勇敢与人交流沟通,在社会实践、文艺表演、技能展示等联谊活动中“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谐共处”,以一种有效的办学模式成功地引领智障儿童回归生活,融入社会。

学校不断探索线上线下多种家校社共育新模式,在企业微信中建立中医药知识、强国故事、茶语茶育等多个资源板块;开创视频转播及移动直播等形式向家长开放德育活动;以“东城区红色文化地图”为抓手,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互动学习模式,调动教师、家长、社会各方力量同时参与课堂,学生坐在教室里,就能与身在北大红楼、英雄纪念碑等外景地的老师共同探访五四运动路线,共学党史,厚植爱国情怀。

二十年来,学校在家校社共育中真正发挥了“桥梁”作用。“社区融合教育研究与探索”成果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个别化教育思想指导下培智学校“融和育人”办学特色的开展》在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评选中获二等奖;2022年课题《培智学校融合教育背景下家校社共育的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获得北京市规划一般课题立项资格。

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将会继续探索家庭、学校、社区携手前行的家校社合作共育机制,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高质量育人平台上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大格局,推进学校德育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