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锣鼓巷胡同口,海岸咖啡店的玻璃窗前,“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的标识格外亮眼。
推门进入,柔缓的古典乐混着打奶泡的“嘶嘶”声,咖啡器皿碰撞出清脆声响。正在忙碌的咖啡师张辰,微笑着点头示意。用笔交流所需的口味,几分钟后,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便呈现在眼前。在这间“无声咖啡”店里,张辰会用微笑代替语言。
由于天生听力障碍,张辰对这个世界的声音没有那么敏感。“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咖啡。”通过语音转化软件,张辰告诉记者。
谈起咖啡,他的眼神里有一道光。
前两年,听说东城区残联有相关技能培训,张辰找了过来。这一学,就坚持了一年。今年,张辰在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调饮项目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他向自己的培训老师孙文彪表达了想成为一名咖啡师的愿望。
位于北锣鼓巷胡同南口的海岸咖啡,是孙文彪的店铺,同时他还开办着一家咖啡调酒培训学校。
机缘巧合下,孙文彪和东城区残联开始了合作,无偿为残疾人提供咖啡调饮等相关培训。“在培训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听障以及肢体残疾的朋友,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劲头也感染着我。”得知东城区残联想要创建咖啡品牌帮助残疾人就业,孙文彪二话不说答应了——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的首家试点,便在孙文彪的海岸咖啡开始了。
张辰成为了第一批在这里实习的咖啡师。称豆、研磨、冲泡……每天到店里,张辰会在孙文彪的指导下,先来一杯手冲咖啡。品尝后,他们会深入探讨味道,“通过这种方式,边学习、边进步。”为了更好地交流,孙文彪自学了手语。
在孙文彪的咖啡店里,长期有3-5名听障咖啡师实习。“他们在这里实习,首先能实现增收。”孙文彪说,当他们自己有创业的想法时,也会为他们做一些开店前的培训和指导。
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今年7月,由东城区指导孵化的“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首次亮相。
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几台咖啡机轰轰作响,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展区周围。听障咖啡师正用手语交流着制作流程,他们穿着的短袖背后,印着“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字样。第一天上午,他们就在展区卖出了200多杯咖啡。
“近年来,随着咖啡消费文化进一步的普及,无声咖啡馆的兴起也为听障人士拓展了就业机会。”东城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子萦说,在培训中,有很多掌握相关技能的听障人士脱颖而出,东城区残联“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品牌也应运而生。
完善的咖啡制作教学体系与知识框架,加上多年行业经历的师资团队,“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为残疾人就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品牌成立后,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咖啡豆产品,越来越多的咖啡店愿意加入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王子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