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买菜、用餐、维修、养老、休闲健身、托幼……如今,许多城市通过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一站式”享受多种便民服务。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目前我国经过前三批在150个地区的试点工作,已经累计建设近3000个生活圈,服务居民约6000万人。那这些试点地区到底能为居民生活带来怎么样的改变?
早上八点,社区附近的东单菜市场开门营业。87岁的曹奶奶今天用积分换了很多东西,菜市场的工作人员提出免费帮她送到家里。
北京和平里街道居民 曹慧珍:太方便了,因为这个东西确实多了一点,我拿回去本身腰有问题,可能是困难了一点。
不仅免费帮老人送菜到家,改造升级后的东单菜市场还增加了很多便民服务。
东单菜市场经理 王德强:修表、配钥匙,还有扦裤边、洗衣服、洗鞋,这都是便民服务。
2023年建成的和平里便民生活圈位于北京东城区,老旧小区居多,生活圈内4.6万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万多。针对这些特点,街道专门开设了养老驿站、助老餐厅等助老设施。
领唱的老人叫张友林。她告诉记者,养老驿站开在了家门口,下个楼就能参加驿站组织的各种活动。
北京和平里街道居民 张友林:有关于法律的,有关于防诈骗的,有关于教老人如何使用手机上网的和外卖的,像这些对于老人来说很实用。
中午不到11点,街道的助老餐厅忙碌起来。工作人员一边忙着炒菜,一边还要打包为不方便出门的老人送外卖。
北京和平里街道居民 马立安:饭菜质量挺好,而且量挺大,这个味道也不咸也不是很淡,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