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晴空万里,东城区十余万名师生迎来新学期,学生们背起小书包,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到环境优美的校园。奥运冠军走进校园分享成长故事、AI机器人和“哪吒”成为热门话题、传统文化与非遗项目开启新学期……紧跟热点、独具巧思的“开学第一课”,“一键开启”东城学子的新学期。

五育融合促成长凝心聚力启新程

新学期首日,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迎来了一位惊喜嘉宾——奥运冠军、2024年“北京榜样”马龙。

在“开学第一课”上,马龙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们备受鼓舞。他讲述道:“我在职业生涯中参加过几百次比赛,但是面对比赛中的不确定性,每一次都会紧张,会有压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绪和感受。新学期,我希望同学们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怎样的挑战,都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

上学期开始,学校课间优化成了15分钟,学生们的活动时间增多了。现场,快乐乒乓球、托球接力跑、颠球对对碰……马龙和学生们开启了“快乐课间一刻钟”。其间,马龙的乒乓球拍换成了煎锅和铁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发挥,1个、2个、3个……乒乓球在马龙手中的铁尺上不停跳跃,台上台下的学生们纷纷发出“哇”的惊叹声。

一名学生向马龙介绍说,这三项乒乓球创意课间游戏都是学生们设计的,学校还会在新学期开展体育挑战赛,让全校学生都能把乒乓球有创意、有意思、有规则地“玩起来”。马龙称赞说:“这样的创意非常好。”现场,马龙被聘请为学校的“成长导师”,为学生们送上了新学期的寄语:“新学期也是一个新征程,希望同学们在加强学业的同时,也能及时走进课间,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创新成长育青苗科技之光照未来

今年寒假,春晚上会扭秧歌的机器人和火遍全球的动画人物哪吒,成为热度最高的两个“人”。新学期,不少学校以此为话题,开展了“智慧教育第一课”,展现了东城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全面推进科学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同学们,你们都看动画电影《哪吒2》了吗?”在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上,新鲜胡同小学科学教育副校长、北京建筑大学机器人工程系教授秦建军为学生们带来了“智慧新鲜微课堂”。

“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讨论,如何用AI生成高质量的哪吒绘图?”在秦建军教授的引导下,“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战斗动作”等一个个形容哪吒典型特征的词语被学生们陆续说出。很快,一幅用AI生成的极其生动形象的哪吒战斗图就呈现在学生们眼前。

“同学们来想一想,这其中运用到了哪些AI原理和知识呢?”秦建军教授以“哪吒”为“引子”,为学生们讲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参与AI的探索和学习。这堂课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东城区培新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一改往日“师生发布”的传统模式,上新校园吉祥物竹娃的产品,通过“AI歌曲创作+虚拟人物讲解”这一新颖有趣的形式进行呈现。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的学生们则聚焦中轴线,用数字解码非遗文化,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深入了解“数智化”对文化保护的革新。

非遗迎新展风采传统文化润心声

蛇舞新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春节,在今年迎来首个“非遗版本”。众多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中都纳入了传统文化与非遗项目的元素,引领学生踏上探索与传承的旅程。

传统春节激发了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学生们的创造力。在“开学第一课”上,为了迎接学校新学期的“π节”活动,学生们结合蛇年元素、春节元素,通过自主手绘或AI制作等方式设计的“π节”吉祥物和LOGO一一亮相。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通过《春节童谣》和《拜大年》的快板表演,重温了承载中华文明的春节传统习俗;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搭建了独具特色的春节元素T台秀,展示学生们利用春节相关物品进行设计制作的服装配饰,让现场师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春节的魅力底蕴;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邀请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代表为全体师生讲述他们参与无障碍春晚的感受,学生们也畅谈无障碍春晚观看体会,展示他们对春节文化的独特理解。

开学第一课上的“北京中轴线”元素也丰富多彩。东城区安外三条小学进行了《在中轴线上串糖葫芦》寒假实践活动分享,以情景化表演和艺术表现相融合的方式,让大家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附属雍和宫小学的开学典礼在《歌声里的中轴线》中拉开序幕,随后情景剧《故宫里的“小神兽”》登场,小演员们化身屋檐上的脊兽,用幽默的台词和生动的表演,揭秘中轴线上的建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