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城区通过多方联动,深入挖掘群众需求,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纳入统筹范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新、新建了437件室外健身器材,还完成了篮球场地改造、推进智能化升级等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体育“为社会发展注能,为人民幸福助力”的目标。
健身器材满足全年龄段活动需求
在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内,色彩鲜艳的健身器材在优美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正带着孩子在广场上散步的李女士停下脚步,指着一组新安装的健身器材对身边的朋友说道:“以前这里的器材老旧,甚至有些已经坏了,这块场地也就逐渐荒废了。如今终于翻修好了,社区里又有了锻炼的好去处!”
走进东城区的各个社区和公园绿地,不少崭新的健身器材已悄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2024年,东城区更新、新建了437件室外健身器材,其中滑梯、摇摇乐等儿童健身设施46件。区体育局联合街道、园林等部门,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公园绿地游人的需求以及健身人群年龄结构等因素,真正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确保每一件器材都能发挥效用。通过多方联动,区体育局不仅超额完成了民生实事任务,还实现了体育场地设施从“有”到“优”的提升。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正在使用器材的居民。张先生刚刚从一台仰卧起坐器上下来:“我已经在这附近住了十多年了,以前总是想去健身房,但由于工作太忙,总是觉得没时间。现在好了,家附近就有这么丰富的健身器材,出门走几步就能到,我现在每天都能保持锻炼的习惯。”
篮球场焕新颜居民运动热情高
清晨的阳光洒在安定门桥区东北角的环二环绿地篮球场上,崭新的地胶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鲜亮,篮板上的油漆仿佛也在闪闪发光。几位附近的居民正在场上打球,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片焕然一新的场地奏响一曲活力四射的奏鸣曲。
“以前这里的地面磨损严重,打球时总是担心摔倒,现在好了,地胶铺上了,篮板也换了,打球更安全、更舒服了!”家住附近的篮球爱好者李先生兴奋地说道。作为附近唯一一块免费篮球场地,安定门桥区篮球场一直是周边居民运动的热门去处。然而,由于使用频率高,场地磨损严重,居民们多次反映希望进行改造。
2024年,区体育局联合产权方绿化一队、安定门街道以及球友代表,共同商讨篮球场的改造方案。经过多方努力,篮球场不仅铺装了新的地胶,还更新了篮板和篮筐,场地周边的围网也得到了加固。改造后的篮球场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前来运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改造,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运动体验。”区体育局副局长普照表示。除了安定门桥区东北角的篮球场,区体育局还对龙潭街道和东直门街道的两处篮球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如今,这些场地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和篮球爱好者们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智能化升级 制度化巡检全民健身再上新台阶
在推进室外健身器材更新和新建的过程中,区体育局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区体育局联合区属国企自主开发了“京体通”智慧文体信息化平台,为居民提供了线上报名、赛事回放、自助约课、场地查询预约等一系列便捷服务。
在“京体通”平台上,居民可以轻松找到附近的健身场地和器材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预约。同时,平台还提供赛事活动信息和线上商城服务,让居民在享受健身乐趣的同时,还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运营三年来,平台已吸引了104家门店的246处场地入驻,注册用户达到81万人,提供场地预订服务570万人次。
为了确保室外健身器材的完好率和安全性,区体育局还建立了街道社区日常巡查、区体育局巡视督查、第三方补充巡检以及公众责任险兜底四级巡检制度,有效保障室外健身器材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确保室外健身器材完好率达到98%以上。
“2024年,经过多方联动,区体育局超额完成了民生实事任务,也使全民健身活动从传统体育项目与时尚体育相融合。”普照表示,东城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健身环境。
安定门街道五道营社区篮球爱好者张岳表示,“我们都在附近打球,以前的场地特别滑,打球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摔跟头。现在这场地改造完以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地胶铺得特别平整,跑起来特别舒服,篮板也换成了新的。我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大家经常约着一起打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邻里感情,氛围特别好!”
安定门街道五道营社区工作者许里丹表示,“咱们社区的球场和周边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升级,不仅对篮球场的地面、篮板等进行了翻新,还对二环城市公园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新增了不少适合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设施,让咱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现在无论是打篮球、散步还是带孩子玩耍,都非常方便,大家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