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古代大禹治水时,曾巧用分流引洪的方法来治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刚过去的7·31特大暴雨当中,房山区太和坊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以下简称“太和坊”)中的古琴文化传承人孔德辉就利用大禹治水的智慧,成功保护了基地内的斫琴材料,典籍、先人的文物等珍贵资源。
太和坊由古琴九嶷派第四代传人、官琴斫制技艺第四代传人孔德辉创立,是一家多元化古琴文化传承基地。该基地位于佛子庄乡山区的山坡之上,临近一条溪流,易受暴雨引发的涨水、山洪影响。
7月29日,孔德辉接到暴雨红色预警以及区文旅局提醒后,便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及物资储备以及各项预防措施。暴雨来临后,山水愈加湍急,有漫溢的风险,于是,孔德辉第一时间带领已成年的男学员顶着大雨,利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用石头、土堆垒出四条新河道,将山水进行分流,成功化解了险情。
此后,为了防止四条新河道也出现漫溢,孔德辉带人加强值守,随时准备抢险,进行新的分流。利用这个方法,太和坊将暴雨影响化解到最小,内部基本没有受到洪水冲击。
“分流引洪这件事我们其实每年都在做,对水流规律比较清楚,虽然今年降雨量比较强,但我根据往年摸索的规律,带着同学们多设河道,才保证河道里的水未漫溢到基地里。”孔德辉说道。
正是孔德辉几年的观察与思考,摸清了山上水流的规律,在此次大暴雨及洪涝灾害中,将基地的受灾程度降到最低。但是太和坊附近依然受洪水、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通往太和坊的主路被冲毁。
下一步,太和坊将继续进行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对受灾道路进行疏通,争取早日恢复接待,并将利用多地的生活馆,将中华传统古琴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古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