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饮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关切。随着外卖的普及,在校学生点外卖日渐增多,“小外卖”也牵动着“大安全”。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在一起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中就发现了一条涉及校园周边外卖的问题线索。
无证经营的沈某一直在一家紧邻学校的菜市场内售卖炸串。看到外卖“火爆”,他便想通过外卖平台扩大经营规模。但是,外卖平台需要商家上传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于是,他便购买了虚假的证件在外卖平台成功登记,周边那所学校的不少学生也成了沈某外卖的“常客”。
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是餐饮服务单位合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必要证明,也是相关部门监管餐饮服务商家的重要手段。证照齐全且在有效期内是依法依规经营的前提,也是食品安全的必要保障。“这起案件让我们意识到校园周边存在着‘问题外卖’,这不仅可能存在一定监管漏洞,还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隐患。”如何聚焦个案办理发现的问题推动溯源治理成为了检察官办案的重中之重。
“前期,我们选取了3处校园周边的餐饮集中点,手动筛查了338家外卖餐饮商户,发现其中88家违规,让我们确定了建立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检察官介绍,房山区检察院聚焦校园周边“问题外卖”建用了“校园餐饮安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这一模型通过比对外卖商户在外卖平台和市场监管部门两个单位登记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具体信息,得到可能使用假证假照或者超期经营的商户名单,再从外卖订单的收货地址中以学校等关键词进行数据筛选,最终得到校园周边的问题商户名单。
模型建立后,房山区检察院先后获取了5万余条数据,从中发现了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115家外卖商户线索。2024年6月,该院针对校园周边“问题外卖”情况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经过进一步数据筛查,发现了12家校园周边违规经营外卖商户,存在大量向学校送达的外卖订单,成为涉及众多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后,房山区检察院将调查情况反馈给相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迅速行动,对12家商户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帮助商户完善外卖平台证照信息,推动其依法经营、规范经营,相关行政机关的工作结果也按时向检察机关进行了回复。
“其他103家外卖商户虽不在校园周边,我们也向监管部门和外卖平台移送了线索,通报了情况。”检察官介绍,收到检察机关移送的线索后,相关行政机关共查处核查违规商户68家,对有关外卖平台开展行政约谈并就加强商户管理、强化监督审核提出具体要求。相关行政机关还将继续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与外卖平台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维护网络市场秩序。有关外卖平台已对这103家商户做出下架处理。
发现违规商户后不是“一罚了之”“一关了之”,助推外卖餐饮市场规范经营才是深化溯源治理的题中之义。为此,房山区检察院建议行政机关对违规商户分类处理,确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及时下架、处罚;没有安全隐患的,帮助其解决证照问题。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主页面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等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有的商家不清楚这些规定,对此,我们联动行政机关多维开展普法宣传,行政机关积极帮助他们完善食品许可的续期、做好外卖平台的证照更新。”检察官介绍,该院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的12家商户都已经完善了证照,及时更新了证照信息,继续规范经营。
目前,“校园餐饮安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已上架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得到多地检察机关高度关注,已在北京、江苏、新疆等地应用成案106件,检察机关依托数字赋能,强化联动协同,全力守护未成年人的保护网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