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硬化、安装充电桩、新建便民车棚……南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倾听民声”为基石、“群众满意”为目标,驰而不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枝叶关情办好民生实事。

“下楼就能充上电,既方便又安全”

“以前,每次充电都要围着小区找充电桩,费时费力。现在小区里又安装了一批充电桩,下楼就能充上电,既方便又安全,真是值得点赞。”家住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小区10号楼的刘先生边充电边介绍,原先楼前就16个充电接口,很难“抢”上,每次要跑到其他楼找充电桩,现在楼下又添了36个充电接口,特别方便。 

为解决居民“充电难”,营造一个安全、正规的充电环境,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社区党委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建设,主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经过多方协调,将南庭新苑北区小区脏乱闲置地块进行有效清整利用,新建便民停车棚4处,新增充电点7处,新增充电接口234个。

拆腾治乱再辟新空间

“原先这块地都是土地,堆了一大片废品,既影响环境又不安全,雨季时就成了一块脏泥塘。”宋阿姨所说的这块地位于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小区19号楼北侧,如今这块让居民成为“心头病”的地方,经过街道、社区党委和小区物业的共同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了一处让居民下楼可用的便民充电点,130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硬化,铺设了嵌草砖,新增的双排充电桩共有30个充电接口,让居民的电动自行车顺利“安家”,了却了居民的“一桩”心事。 

“安装充电桩和便民充电车棚的位置,前身是一块闲置空地,时间久了,停放‘僵尸车’、乱堆乱放的现象就产生了,前期社区联合物业进行了集中清理,为安装充电装置‘让位’。”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社区治理书记刘延志说。

“书记领办”群众“心事账单”

“书记啊,你看这楼栋门口堵满了电动自行车,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刘延志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了居民们的急切诉求。原来是成排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导致居民出行难,这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了居民心中一直烦恼的“大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北区社区党委在实施安装充电桩项目之前,也对车辆停放问题一并考虑,决定采取“打包法”实现“充电难”和“停放难”的“双解决”。“社区在5号楼南侧、10号楼北侧、19号楼北侧、24号楼北侧增设充电桩的同时,新建了便民车棚,让电动自行车‘安家’又安全。”刘延志说,社区党委还利用楼门微信群进行文明规范停车宣传,让楼栋内的居民们相互监督,成功带动居民从“嘴上说”到“一起干”,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监督者。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宣传整治,目前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苑街道已在辖区安装122处充电设备,提供4140个充电接口,实现17个社区、村,2个小区(大院)充电桩全覆盖,切实解决非机动车充电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