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3点左右,海淀区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十分热闹,到处都是学生运动的身影,有的在400米跑道上跑步,有的在练习投篮,还有的聚在一起跳操……学校在落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下,为学生开展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参与运动锻炼的学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练赛一体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近年来,海淀区民族小学非常重视体育工作,配齐配足配强了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把“寓教于体、体教相长、强健体魄,幸福铸基”放在首位。体育教师对现有的场地进行合理分配,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体育锻炼,指导学生校外锻炼一小时,帮助孩子们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海淀区民族小学体育教师张振杰告诉记者:“民小的体育课程,一直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一直是多元化、多样式的去开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并且我们学校通过学、练、赛一体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我们学校的体育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营造校园整体体育氛围是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加沉浸式感受运动魅力,体育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不做旁边者,而是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学生会玩,与学生一起玩,让孩子们动起来。学校合理安排课间操,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情况,采用了新形式的绕杆往返跑,让所有的孩子充分活动,通过充满律动的自编操、武术操、体能练习、游戏等形式带动活力校园氛围,这些项目也深受学生喜爱。

张振杰介绍道:“跑步一直是我们民小三大必修课之一,从最早围绕着操场跑,到后面根据学生人数和学校场地设置了绕杆跑,充分解决了学生场地不够用,空间不够大的难题,并且通过跑步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不仅仅是锻炼他们的耐力,还能够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不断坚持、坚持不懈的精神。”

每年学校都会召开运动会、足球联赛、啦啦操、长绳、短绳、羽毛球、乒乓球、冰雪项目等比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也更加阳光自信。

“民小每年都会举办两次运动会,一次是田径运动会,一次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两个内容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今年我们也会开展,并且在这两赛事当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除了这两项赛事之外还会有其他体育课后活动,比如足球、网球、摔跤、射击等一系列的社团,给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有展示参与的机会。”张振杰说。

专业指导为体育锻炼增彩

体育必须依靠专业指导,才能更好发挥运动的作用。学校通过多年师资引进和配备调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教师结构,相关体育专家及教研员走进学校,为教师培训业务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对任教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首先钻研该课程内容的魅力所在,并研究教学方法,多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展示方法,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共16名,专项涉及8个体育项目,每次的教研活动都会有一名教师进行指导,其他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学校还开拓了家长资源,形成家校联动,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参与竞技运动比赛,不仅能够增强家庭的和谐,促进亲子交流,而且逐步成为提高学生体质的又一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未来,海淀区民族小学将继续利用“小场地”开发更多适合孩子的体育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力争展现学生蓬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