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海淀区正式上汛。为了确保安全平稳度汛,近期,区防汛办未雨绸缪、提前谋划,积极检修调试设施设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等,确保今年海淀区安全度汛。

坚持“早”字当先

据了解,2022年汛后,区防汛办对全区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形成《北京市海淀区防汛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细化完善强降雨期间各项应对措施,明确各级预警条件下防汛指挥调度级别和程序等。特别是一季度,区防汛办向各防汛专项分指、各街镇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印发《海淀区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和《关于全面做好2023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全区防汛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细致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和要求。

同时,各防汛专项分指、各街镇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严格落实区防汛办各项要求,及时部署防汛工作,完善本部门、本街镇和本单位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制作防汛工作通讯录、组建队伍和储备物资、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改、明确重要点位责任人和汛期提前布控、梳理汛期避险转移安置人员等。并重点围绕道路易积滞水点位、危旧房屋、低洼院落、普通地下空间、地质灾害风险点、下凹桥区和深槽路段、涉山涉水旅游景区、在施深基坑、高堆土工程等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加快推进整改。

截至目前,针对平原区道路积水内涝点位,92处道路易积滞水点位已完成治理80处,完成率达87%,剩余点位正在积极推进;清河地区片区积水内涝治理工作,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正在全面实施二期工程项目;针对沿山和浅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位,共确定86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位,并建立台账,加快推进工程治理,汛前已完成治理61处,其余25处采取立警示牌、装防护网、加强群测群防、推进工程治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安全管控。

强化“防”字为要

今年汛前,海淀区突出“防”字,强化防字为要,扎实做好防汛准备阶段的物防、人防、技防、心防,坚持预防为主,做到关口前移,持续推动汛前准备工作做扎实,安全度汛基础做牢靠。

在强化物防方面,海淀区通过自储、代储和商储等多种方式,全区共储备防汛抢险舟62艘、救生衣2586件、草袋、麻袋、编织袋共21.7万条、水泵1311台等15大类防汛抢险物资;在强化人防方面,各防汛专项分指、各街镇防指和有关单位共组建各级各类防汛抢险队伍共337支10505人,确保汛期能拉得出、用得上。提前针对全区73处重要点位安排347人汛期在点位现场布控值守,及时处置突发涉汛险情。对全区46处下凹桥区和深槽路段按照巡视看护、积水封路和排水抢险三方面,全面建立并更新“三个责任人”,明确各单位的桥区防汛责任,确保汛期降雨期间各桥区有人值守、有险情及时封路、现积水有效抽排;插上科技之翼,强化技防。今年汛前,海淀区持续优化完善智慧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同时新建28处雨量站并对37处雨量站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整合104个雨量站。并逐步扩大积水监测范围,“电子水尺”由122处增加到136处;强化心防,树牢底线思维和汛期风险意识。今年汛前,海淀区举办全区防汛业务培训,并对新修订的全区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宣贯。结合“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对汛期安全知识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汛科普宣传。

做到“实”字托底

期间,区防汛办结合防汛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修订印发《北京市海淀区防汛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并编制《海淀区2023年防汛工作方案》,紧密结合防汛工作实际,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防汛专项分指、各街镇防指和相关成员单位防汛任务分工。针对全区重点防汛部位,均要求相关单位和街镇按照“一点位一预案”的要求,研究制定防汛预案或方案,采取应急度汛措施,加快推进工程治理,切实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区防汛办以“压实基层防汛责任,扎实做好汛前准备”为主题,分别选取田村路街道、永定路街道、清河街道、西三旗街道重点围绕汛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汛前检查调研工作,并就当前街道做好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对街道提及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建议,着力破解基层防汛工作问题难题,打通淤点堵点,提高基层防汛工作能力。

雨水渐多,汛期将至。我区将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将汛前准备积蓄的势能转化为汛期开展降雨应对工作的强大动能,做到将树牢底线思维和做实工作措施相结合、将研判气象形势和排查风险隐患相结合、将做好预防预备和强化应急处突相结合这“三个结合”,持续扎实有效做好汛期降雨应对“第二篇文章”,为全区平稳安全度汛交出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