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淀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海淀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低至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为十年来最低,连续八年保持城六区第一、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8个地表水市级考核断面达标率100%;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5.7,同比提升0.5,保持中心城区首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
今年以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继续立足中心任务,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为重要抓手,积极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倡导社会公众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海淀的良好氛围。
广覆盖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预备,开始!”在一声指令下,自行车骑手们如箭离弦,从海淀公园东门广场有序出发……这一幕,来自海淀区2023年全国低碳日绿色骑行活动的现场。大家骑行于绿道之上,一边欣赏着海淀的宜人风光和优美环境,一边感受骑行带来的快乐与惬意,沉浸式感受海淀的生态之美。整齐有序的自行车队与雨中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紧抓环保节日宣传契机,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积极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其中线上活动包含入学考试、环保讲堂、云上科普、骑行挑战、有奖答题等,线下活动包括演讲竞赛、开学典礼、集章之旅、环保游戏、绿色骑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类活动累计参与人数2万余人,制作发放宣传折页、手册等宣传材料(宣传品)5500份。
“这些活动不仅带动我们亲身感受绿色、低碳生活,同时也通过宣传,进一步激发更多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积极性。”骑行爱好者李建军说道:“现在海淀的骑行环境相当好,尤其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北京的环境越来越好,天越来越蓝!”
提能力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近日,“落实‘双碳’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的学员们来到用友产业园,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地热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和“数字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第二站,大家到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参观了“城市序厅”“走进海淀”“新型城市”“预见未来”等展区,沉浸式体验了海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魅力景象。
联合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区发改委、海淀区委党校,海淀区生态环境局举办海淀区2023年“落实‘双碳’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邀请多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双碳”领域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专家作专题授课,围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九问”、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主题作专题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理论和实务、法规与政策等方面,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帮助学员们夯实理论基础、拓宽思路视野、增强业务能力,培训还组织学员到用友产业园和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开展现场教学。海淀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镇以及延庆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
一直以来,海淀区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坚持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协同治理,深化“一微克”行动;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不断完善多元共治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实施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全力保障辖区土壤环境安全。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成立海淀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一体谋划各领域低碳发展。2022年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和用气量分别同比下降5%、5%和10%。
下一步,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建强主阵地,唱响主旋律,讲好环保故事,展示海淀魅力,引领公众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