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厂洼第二社区的“耕读时光”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该项目以中华农耕文明为文化内核,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脉络,采用耕种与阅读相互交融的模式,并配套全方位的科普活动,让社区青少年在劳动实践中汲取知识,在自然环境里茁壮成长。
“虽然手上沾满了泥巴,但和小伙伴们一起种菜实在太有趣了!我现在亲身参与到植物和蔬菜的耕种活动中,才真切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厂洼第二社区的小朋友们一边忙着在田间劳作,一边开心地分享着感受。据悉,“耕读时光”全年规划了约30场配套活动,面向全体认养人和志愿者开放,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增强科普教育效果,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成效。
紫竹院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沉浸式的农耕体验,帮助社区青少年重新建立与土地的情感纽带,弥补大城市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实践部分,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重新认识农耕文化。通过农耕活动,让他们享受与家人、朋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同时,将“耕读时光”科普基地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据介绍,该项目历经近4个月的精心筹备与施工,“耕读时光”基地于今年3月底基本建设完成。基地总面积约340平方米,共划分为62个地块,其中51块面积约为2平方米,供青少年志愿者认养专属耕种区域;其余11块面积约为4平方米,用于育苗育种、志愿者公共耕种等用途。
未来,紫竹院街道将通过社区持续开展农业科普服务,探索形成“城市农业体验”新模式,积极响应国家“耕读教育”政策导向。同时,通过“耕”与“读”的有机结合,吸引更多居民广泛参与,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