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伊里其乡,这个被昆仑山雪水滋养的南疆小镇,正上演着一场跨越4000公里的“双向奔赴”。2023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选派的6人援疆“小组团”扎根这里,用两年时间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建成和田地区首个乡村小学5人制足球场、引入20余种高附加值农作物、为1500名学生免费配镜……这个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团队,以“绣花功夫”深耕基层,在沙漠边缘书写着新时代援疆故事。
[产业兴疆]
乡村振兴新“引擎”
“援疆干部指导我如何种植草莓,现在我们村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阿热坎特村村民麦提图尔荪·阿塔吾拉捧着红彤彤的草莓喜笑颜开。
援疆团队引入草莓、玉米等20余种新优品种,将价值5万元的蔬菜种子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惠及农户100余户,覆盖农田200亩,引导农户更新种植理念和模式,促进增产增收,形成示范效应。
在玫瑰花产业上,援疆团队更展现出“顶层设计”的智慧。以伊里其乡玫瑰花产业为基础,系统谋划产业强镇的思路目标,编制伊里其乡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玫瑰花产业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伊里其乡现有设施蔬菜产业为基础,开展技术指导和交流合作,打造农业专家服务阵地,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当地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
援疆团队积极促进阿热坎特村创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参与规划设计、现场施工、景点打造等环节,拓宽村内主要道路,人居环境发生质的飞跃。大家还集体创作《咏丰年》诗词,彰显伊里其乡干部群众共同打造示范村的工作干劲和生活热情。投入近1000万资金完成阿克铁热克村和依盖尔其村燃气入户、污水管线改造,助力两村创建2024年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使村民摆脱传统生活模式、拥抱现代生活,同时,保护了地下水资源,推进“美丽南疆”建设。
基础设施的升级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同时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北京援疆给我们村带来了巨大变化,我家也能用上天然气和室内抽水马桶,生活越来越便利。感谢北京援疆给我们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依盖尔其村村民如则麦麦提说。
[文化润疆]
从“足球场”到“村BA”的幸福密码
“新修了篮球场,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我在家门口也能打篮球,感到很幸福。”近日,依盖尔其村村民吾不力亚森·如则麦麦提指着新修的篮球场兴奋地说。
“小组团”协调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会投入20余万元,争取工作队工作经费4.5万元,实施“心安助农·乡村多功能足球场项目”,在依盖尔其小学建设5人制足球场,填补了伊里其乡乡村小学足球场地的空白。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投入20余万元援疆资金建设依盖尔其村篮球场,填补了伊里其乡北部运动场地的空白,并组织2024年伊里其乡“京和一家篮球传情”——“村BA”体育赛事,丰富农牧民业余生活。比赛期间,村民们自发组成啦啦队,烤肉摊、水果摊沿着球场摆开,热闹程度堪比传统巴扎。
经过援疆团队的成功尝试,今年将投入北京援疆资金250万元再为伊里其乡三所小学修建正规操场,结束了三所小学长期使用土操场的历史。
此外,援疆团队多次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工作需求,投入20余万元支持升级改造国通语教室、乡村振兴大舞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引进现代化影音设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文化活动感染力,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依盖尔其村委会负责人麦麦提艾力说,“北京援疆资金支持我们改造了教室、乡村振兴大舞台和村民活动中心,我们村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文艺活动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精神面貌越来越好。”
[民生暖疆]
民生温度暖到村民的心坎里
“戴上新眼镜,黑板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现在学习也没有那么吃力了。”依盖尔其村小学生热孜亚·伊敏托合提抚摸着新配的近视眼镜,眼神里充满感激。援疆团队携手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发起“健康梦想·点睛计划”视力保护项目,对伊里其乡辖区的中小学开展大规模视力初筛及视力保护教育,针对其中近1500名视力不达标的学生提供专业验光、插片服务,并为其量身定制捐赠近1500副价值近100万元的近视眼镜,让学生们重新拥有清晰的视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夜幕降临,依盖尔其村主干道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援疆团队协调北京市属国企华夏银行积极帮扶依盖尔其,捐助20万元安装142盏路灯,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为村民夜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广大村民享受到了北京援疆力量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援助成果。
在民生兜底方面,援疆团队同样不遗余力。协调捐赠的3000件冬衣、48.98万元保健品、19.9万元办公设备……每一件物资都精准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在和田市困境儿童保护中心,1400册图书搭建起“爱心书屋”,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乡镇‘2+X’小组团援疆模式,让我们更贴近基层、更精准发力。”当问及援疆最大收获时,伊里其乡党委副书记李国祥表示,真正的丰碑不在统计报表里,而在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中。两年间,团队累计协调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项目20余个,带动就业500余人。从产业升级到文化浸润,从民生改善到民族团结,小组团援疆6人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援疆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的理念。
如今的伊里其乡,玫瑰花田与蔬菜大棚相映成趣,足球场与文化广场人流如织。北京海淀援疆“小组团”的故事,正是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生动缩影——小团队释放大能量,双向赋能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