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以“共建微花园同享社区美”为主题的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在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举行。今年,北京市将努力建成100个社区微花园,惠及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践行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1+7”联动启动 全市同步推进

此次活动采取“1+7”联动模式,除主会场时雨园社区外,东城区新中西里社区、西城区西豪逸景家园社区等7个社区同步启动微花园建设,以“党建引领+专业提升+多方参与+全民共建”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社区绿化样板。

“微花园建设也是北京花园城市建设中最具体的一个抓手,是我们花园城市建设真正惠及老百姓身边利益的一件事。”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三级调研员杨振威介绍,去年北京建设了30个社区微花园,目前植物返青率达到70%。“今年将建成100个社区微花园,惠及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其中,每个中心城区将建设10个左右,郊区将建设2-3个,未来将逐步推广。”

居民共治共享 打造绿色家园

“原先社区里有一块空地,因为土层较薄,种什么花草都难以存活。后来我们有一位在园林花卉行业工作的居民,主动申请担当技术顾问,种下了一片花海,更带动了不少人参与到绿化美化社区环境中来。”活动现场,社区“七色花志愿服务队”代表分享了居民自发认领绿地、共创共建花园的暖心故事。这种由“专业居民带头+全民参与”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贫瘠土地绿化难题,更生动展现了“微更新”背后的社区凝聚力。

“这块儿种林荫鼠尾草吧,紫色可漂亮了。”“你帮我把大花海棠拿过来。”百余名居民和志愿者也化身“社区花匠”,挥锹培土,种下了景天、薄荷、迷迭香等15个品种的各类植物2000余株。

“时雨园社区微花园打造‘可食’特色,以药食同源理念建设‘芳药小筑’主题微花园。”时雨园社区党委书记姚静介绍,“微花园的建设邀请居民代表、党员代表,还有社区小朋友一起集思广益,经过几轮协商,提供了一些方案和思路。之后我们就邀请专业的设计师把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整合起来,打造出了属于时雨园特有的微花园的场景。”

“社区微花园建设项目中,不光有园林部门的专业指导、设计团队的创意方案,还有地区高校师生贡献智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辖区单位支持共建,多方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建设合力。”曙光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宏宇表示。

科学规划 城市更新生动注脚

时雨园社区微花园精选适生植物构建动态景观,通过春季缤纷花带、夏季亲水景观、秋季原生野趣、冬季延续绿意的方式,推动绿化从“单一植树”向“可持续微更新”转变,并将启动“认养轮值”制度,让居民成为花园的“四季管家”。

“我们社区现在就像一个花园。”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现在是推窗见绿、下楼看花,心情愉悦,这样花园式的小区,让我们太自豪了。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我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这个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推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招募社区园艺能手、设计师团队征集设计方案,到邀请社区、物业、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再到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养护,都交由社区居民管理。社区微花园建设的每个环节不仅践行了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更通过专业设计与群策群力,让“小而美”的微花园成为了城市更新的生动注脚。

随着更多社区微花园的落地生长,市民推窗可闻鸟鸣,下楼即赏绿景,“人人是园丁,处处是花园”的美好愿景正在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