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5日,海淀区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以“绿动五月,艺趣生活”为主题举办的“创艺生活节”圆满收官。这场为期五天的文化惠民盛宴,通过七大场景联动、非遗焕新体验与惠民福利释放,吸引数万市民参与,成功打造出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消费活力的城市嘉年华,为海淀区“工业遗产+文化消费”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多元场景交织
活动期间,园区化身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磁场。在“开市·尾箱市集”中,10辆创意后备箱变身流动艺术空间:手作达人展示的饰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复古收藏摊位前聚集着寻觅时光印记的年轻人,构建起都市青年社交消费的活力场域。家住海淀区的张女士带着女儿前来打卡并兴奋地表示:“这里的市集很有创意,孩子特别喜欢那些手工饰品,我们买了好几件,价格也很实惠。”
与之呼应的“造物·非遗焕新”展区,则展现出传统工艺的当代魅力。海淀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点翠技艺的千年光华;匠人将山水花鸟融入形态各异的葫芦,让非遗技艺在市民指尖重焕新生。传统文化爱好者王先生一边体验葫芦烙画,一边感慨:“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玩,亲手参与制作让我对这些老手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沉浸式体验激发文化共鸣
四大文化体验场景成为亲子家庭流连忘返的打卡地。在“传艺·指尖匠心”工坊,孩子们将春日色彩编制成手中团扇,非遗纸鸢在亲子协作中乘风而起。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李女士说:“这样的体验很难得,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我们家长也跟着涨见识。”
立体绘本剧场内,《盲人摸象》的故事通过光影与立体书页跃然眼前,童声朗朗与家长会心微笑交织成亲子美育的温馨画面;夜幕降临时,“绘影·星光影院”草坪上,市民伴着晚风观看《八佰》,银幕光影映照着观众湿润的眼眶,爱国情怀在星空下静静流淌。结伴而来的小林表示:“在户外看电影的感觉很特别,尤其是这种正能量影片,大家一起看氛围特别好。”
艺术长廊中,玉泉小学300余幅童趣画作构筑起色彩迷宫,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作让人重拾童心。带着孙子观展的刘奶奶笑着说:“这些画真有意思,小孩的想象力就是丰富,我孙子看了也说要学画画呢。”
惠民实践培育消费新生态
“乐享·假日特惠”活动切实让文化福利惠及市民。30余家商户联动推出满减优惠,带动园区消费额同比增长40%;免费停车政策使家庭客群占比达65%。选购文创产品的赵先生算了一笔账:“满减优惠加上免费停车,今天省了不少钱,这样的惠民活动应该多办。”活动最后一天,许多市民仍意犹未尽。带着全家游玩的陈先生表示:“五天时间根本不够玩,希望园区以后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
园区负责人介绍:“5天活动带动商户营收较平日增长3倍,印证了文化内容与商业运营的良性循环。我们将持续打造惠民消费季、非遗文化节等IP,让工业遗产真正‘活’在市民的生活里。”
本次生活节通过场景创新、体验升级、惠民联动三重突破,探索出文化资源价值转化的“海淀范式”。随着“艺术普及平台”“非遗传承基地”等功能的持续深化,龙徽1910文创园正从工业记忆载体进化为城市文化活力引擎,为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