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阳光照进甘家口33号楼的楼道。海淀区甘家口维修站的陈师傅正蹲在住户韩先生家的卫生间,仔细检查漏水的自来水管。这已经是陈师傅第三次上门服务了。前两次因为邻里之间的矛盾,维修工作无法开展,但陈师傅没有放弃,经过耐心的沟通协调,4月9日,这个漏水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韩先生对陈师傅连连道谢,还特意送上一面写有“工作认真负责,服务真挚热情”的锦旗。“要不是维修站帮忙,这漏水的麻烦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呢!”韩先生感慨道。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海淀区属国企维修站成立一年来服务群众维修单里的“民生温度”的缩影。自2024年4月1日首批11个维修站挂牌运营以来,这支由北京海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投资集团”)组建的便民维修队伍已扩展至16个站点。这些维修站覆盖全区13个街道,面积达102.5平方公里。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他们累计接单4751单,平均每天为居民提供13单服务,居民满意度达到100%,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贴心服务显担当

  在双榆树维修站的墙上,挂着一面醒目的锦旗,背后是一段曲折的维修故事。今年3月,居民黄先生因家中下水道反复堵塞报修,维修队三次上门,普通疏通到使用高压水枪,最后借助内窥镜发现管道内竟有水泥块堵塞。维修队当即上报并协调更换管道,历时两周彻底解决问题。“他们不仅技术专业,还特别负责,一次次上门直到根治问题。”黄先生称赞道。

  这样认真负责的维修案例在维修站并不少见。3月8日上午10点,蓟门维修站接到一通紧急电话:“跑水了!跑水了!楼道里全是水!”工作人员赶忙询问住户地址,得知是明光北里9号楼后,第一时间安排维修师傅前往现场。维修师傅赶到后,逐层排查,很快发现是5层住户洗衣机水管脱落导致漏水。师傅一边帮忙清理积水,一边耐心地提醒居民安全用水。整个处理过程仅用了40分钟。明光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速度快、态度好,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小修小补”不再发愁

  据最新统计显示,海淀区属国企维修站运营一年来承接的4751单业务中,有偿维修客单价仅30.6元,远低于市场价。尤其在一些无物业的老旧小区,维修站成为居民依赖的“及时雨”。

  从更换水龙头、水表,疏通户内下水道,到维修暖气断裂跑风,更换合叶、拉手、插销等40余项服务明码标价。“现在打个电话就有人管,再不用为‘小修小补’发愁了!”家住志强北园的刘大爷晃了晃手中的服务卡笑道。

  不仅如此,为给居民提供“质优价廉、诚信托”的便民维修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海投资集团除了在维修站门口公示维修项目及入户维修价格明细表、服务热线外,还不定期进行维修服务卡发放到户活动。“像蓟门维修站周边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容易出现下水堵塞、水管破裂的现象。同时小区的老年人居多,出门也不方便。我们向周边居民发放维修服务卡,方便他们电话联系我们,及时上门维修。”海房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北京海房安泰置业有限公司北太平庄项目部经理田勇表示。

  据介绍,海淀区研究制定了《海淀区属国企组建区级维修队伍工作方案》,为推动解决全区无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小区入户维修不及时、不到位等民生焦点问题,搭建起了“四梁八柱”,进一步推动维修服务从“纸上预案”转化成“实操方案”。

  “维修队三件套”让服务升级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捷的维修服务,海投资集团计划新增61处“维修队三件套”挂牌点。同时,即将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居民扫码就能一键预约维修服务。“维修队三件套”包括国企维修队铜牌、24小时报修电话和明码标价的服务价目表。此外,还会配套发放印有二维码的便民购物袋、维修工具包等实用宣传品,让居民更方便地获取服务信息。

  据悉,微信小程序计划将于6月进入试运行阶段,初期开通管道疏通、电路检修等40项基础维修服务的在线预约和进度查询功能。后续,还将分阶段接入养老服务预约、适老化改造咨询等延伸功能,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我们既要守住维修‘基本盘’,也要探索更多惠民服务。”海房投资集团下属子公司房天鸿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晨介绍,小程序或将设置“急修绿色通道”,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优先派单。

  不仅如此,海投资集团还将通过内部的“能工巧匠”比武竞赛,选出“能工巧匠”的同时,不断提升维修站的业务技能水平。

  一年来,这支维修队伍凭借“同价质更优、同质更低”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良好口碑。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把社区维修站点作为了解民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小程序收集的大数据,分析高频报修问题,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最终实现维修服务覆盖全区所有老旧小区,让“国企服务”温暖更多居民。(海淀报 记者 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