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7月15日至24日,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红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光影传承·和平永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化艺术展。本次活动创新采用“展览+教育”双轨模式,特别策划贯穿全程的“小小讲解员在行动”皮影手工课堂,吸引了辖区30个社区的300余名居民踊跃参与。在老党员的带领和青少年的参与下,光影和红色文化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创新载体:双轨并行,让历史可感可知
为突破传统展览“静态陈列”的局限,花园路街道在筹备之初便确立了让青少年成为红色文化主动传播者的工作思路。通过将文化艺术展与皮影手工课堂深度融合,打造“看展一学史一制影一讲解”的闭环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展少年能够触摸历史温度,让红色基因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7月24日上午,10岁的小小讲解员尤梓涵站在展览“胜利曙光”展区,举起自制的皮影道具向参观者演示:“这组‘鸡毛信’皮影是我们亲手做的,海娃把信藏在羊尾巴里的故事,现在我能讲得一字不差!”课程备受居民欢迎,不少家长反馈这种“看完就能上手”的模式让红色教育变得触手可及。
沉浸体验:指尖技艺,刻下英雄轮廓
为了让历史“活”起来,展览期间每日下午会开展“小小讲解员在行动”皮影手工课堂。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20名青少年围坐一堂,将红色故事的点滴融入驴皮皮影制作中。课堂设计独具匠心:每日伊始,以15分钟“历史微课”聚焦一个反法西斯经典故事,如《地道战》《鸡毛信》《攻克堡垒》等,随后观看视频加深理解,最后引导孩子们将对英雄的崇敬融入创作细节——为八路军皮影添上补丁衣角,为和平鸽绘出渐变翅膀。孩子们从最初的“画不像”到最终的“讲得棒”,其成长历程被详细记录于课堂日志中,指尖技艺刻下的是英雄的轮廓,心中铭记的是历史的厚重。8天时间里,共有160名孩子完成了红色皮影作品。
青春传承:小小身影,传播时代强音
街道特邀党史专家、语言老师、皮影传承人组成“三层培训体系”,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童趣与严谨并存的解说词。7月24日,10名“小小讲解员”正式上岗。他们以每天2场的频次,在“胜利曙光”等三个展区自信开讲,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成为展览现场一道亮丽风景。11岁的于若伊同学,主动挑战自我,从起初的内向腼腆到最终能脱稿讲解并主动与观众互动,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8天展期,小小讲解员累计完成讲解16场次,服务观众300余人次,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赢得广泛赞誉,多个社区主动联系街道,希望邀请孩子们开展“流动讲解”。
持续深化:星火燎原,融入日常血脉
虽然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小小讲解员”的使命才刚刚开始。他们带着自制的皮影,陆续走进社区养老驿站、辖区中小学,开启“光影小课堂”志愿讲解,让抗战故事在更多角落“动”起来、“亮”起来。
本次活动以非遗皮影为媒、以青少年为主体,通过“可参与、可创造、可传播”的创新模式,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到青少年的心中。未来,街道将持续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形式,将皮影演绎、故事讲述融入群众日常,推动红色教育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使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人心,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与和平信念代代相传、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