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曾是冀热察解放区规模最大的后方医院驻地,如今以“红色铸魂+高校赋能”的创新实践开启发展新篇。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六校联动构建起多维赋能体系,将高校的学术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方案,执智慧之笔共绘振兴画卷,谱写着新时代“红色山村”的转型乐章。
一是歌舞为媒,唤醒红色基因。北京舞蹈学院为道德坑村带来了艺术之光。村民主唱的村歌《红色家园道德坑》,成为村庄独特的“背景音”,其MV首发当晚点赞量达8.4万次,在“2022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百佳村歌”称号。以真实历史为蓝本创作的两部红色情景剧,吸引数万人观看,让红色故事广为流传。学院老师和支教团编排多支舞蹈,培养了30多人的文艺骨干队伍,成立舞蹈队和合唱团,使红色记忆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文化载体。如今,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气神十足,村两委凝聚力更强。
二是赛事搭台,集聚高校智慧。2023年,道德坑村承办第二届“苍穹杯”全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大赛。120余名师生实地踏勘形成的8项规划方案进入全国总决赛,在红色遗址活化、生态廊道构建、夜间经济开发等领域提供创新思路。校地共建的“实践-教学-研究”一体化平台,将村庄转化为高校课程的鲜活案例,通过驻村考察、专题研讨等形式,实现学术成果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暑期,中国地质大学将道德坑村列为乡村规划课程的野外考察实践地,开展驻村课程,形成多项研究成果,为村庄发展提供宝贵建议。
三是健康护航,筑牢民生根基。道德坑村曾作为后方医院,接收伤员3万余人。如今,它与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深化合作。2023年暑期,实践团走进村庄,参观红色场馆,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开展系列惠民活动,如义诊、举办健康讲座、制作药香包等,为村民提供精准健康服务,《一分钟识别脑卒中》等通俗健康课程,将专业医疗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切实提升基层健康管理水平。
下一步,宝山镇道德坑村将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领域,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强化育人功能,携手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红色+健康”产业新亮点,形成“高校输出智力、村庄提供场景、成果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