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蝉鸣,万物滋长。2025年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渤海镇党委统筹规划、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推动“CAFA・A远瞻计划”实践团队走进怀柔渤海镇,聚焦本土特色品牌“老栗树”,联合开展“青栗赋能・艺术乡建行动”。此次行动是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汇聚青春力量、激活乡土资源、探索“艺术+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实践,旨在以艺术赋能为抓手,让古老栗园焕发新活力,让乡村发展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项目启动首日,在镇党委的统筹协调下,实践团队与“老栗树”品牌带头人——“栗子队长”李思鹏展开深度座谈。“老栗树”作为渤海镇乃至怀柔区的特色农业品牌。近年来,镇党委持续推动“党建+产业”融合,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助力“老栗树”从单一板栗种植向“文化传承+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综合品牌转型。
实践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围绕品牌形象优化、空间体验提升、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向建言献策,并与李思鹏探讨方案的可行性与落地性,确保方案既贴合乡土实际,又能落地见效。这种“党委搭台、校地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为项目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明清栗园,实践团队深入了解栗树的生长过程以及园中历经百年风雨后依旧结果的老栗树的故事。当大家驻足在那株历经907年风霜雨雪、被尊称为“栗祖”的古树下时,时间仿佛在此凝固。这让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生态与文化价值,也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灵感来源。
围绕“老栗树”品牌升级与栗园提质,镇党委联合实践团队锚定“农文旅融合”方向,依托建筑、设计、艺术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力求将传统农业与当代设计语言相结合,从以下维度展开工作:
以IP塑造擦亮品牌名片
实践团队深入挖掘“老栗树”的历史底蕴、怀柔地域特色及板栗文化,着力打造“栗子队长”等特色IP形象,配套设计线上推广素材、宣传册页、导览系统等视觉物料。通过年轻化、场景化的传播方式,提升“老栗树”品牌辨识度,让更多人了解渤海镇的板栗故事,为农产品溢价、文旅引流筑牢基础。
以空间改造提升乡村颜值
镇党委统筹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支持团队开展三项重点改造:
石头彩绘:利用园内散落石块,以栗子、古树、山野风光为主题进行创作,让闲置资源变身为“会说话的风景”,丰富游客体验;
昆虫旅社:采用枯枝、松果等自然材料搭建,既助力栗园生态循环,又成为科普教育与艺术装置结合的亮点,凸显“生态优先”理;
废弃花架改造:盘活闲置设施,注入艺术元素打造打卡点,让“旧物换新颜”,提升栗园活力。这些改造不仅是镇党委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具体实践,更能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农产品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受益。
<栗> 未来两周,实践团队将深入渤海的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与创意设计,最终成果将以方案汇报、现场搭建等形式呈现。团队成员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能力,让艺术设计真正服务于乡村需求,为“老栗树”品牌升级与渤海镇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下一步,渤海镇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建立“艺术乡建”长效机制,让更多青春力量扎根渤海,将艺术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书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渤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