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立足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聚焦“同山不同策”“同水不同标”等生态环保执法难题,以守护环首都西部生态带为总体目标,以四项抓手为发力点,着力破解“跨流域”“跨领域”“跨边界”“建智库”四大难题,构建三地联动、协同共进新模式。

一是以协同监督为抓手,破解北京母亲河“跨流域”治理难题。组建生态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统领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综合履行生态检察职能。围绕京津冀检察协同,由生态检察工作室牵头会同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涞水县检察院共同签署了《环首都西部生态带检察共建协议》,进一步整合区域检察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以“守好首都西大门”的政治高度,于2019年率先开展“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建筑渣土15万余吨,拆除河道违建17万余平,恢复山体、林地面积近9000平、补植树木1800余棵。永定河支流龙泉湾、门城湖、黑河沟成功入选北京市年度优美河湖。

二是以生态共建为抓手,破解生物多样性“跨领域”保护难题。主动向前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全面打响太行山-燕山山脉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保卫战。在实地开展深入调研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毗邻区县生态环境、园林、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织密生态协同保护网。同时,加强对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严厉打击力度,与天津市北辰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协作,先后办理了一系列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玳瑁标本等案件,初步形成跨领域、上下游、全链条生态犯罪打击协作机制。

三是以检察共建为抓手,破解长城带保护“跨边界”办案难题。围绕长城的保护修缮、管理和利用,紧抓“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专项工作,依托《环首都西部生态带检察共建协议》,为长城保护跨边界协作提供检察助力。如,针对市院交办的我区与怀来县交界处长城建设控制地带内存在的违法建设养殖场线索,我院联合怀来县检察院进行多次实地调查,沟通联系两地规自、民政等行政机关确认违法建设所属行政区域,结合查明的该地块权属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正联合怀来县检察院协同办理该案,合力保护临界长城安全,共同推动“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四是以能力提升为抓手,破解京津冀政法“智慧库”联通难题。就公益诉讼领域运用成效突出的“洗车行业侵害公益违法问题治理法律监督模型”“非税收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非法采矿侵害公益监督模型”等与共建院分享,促进协作共建和经验复制。如,向天津宝坻区检察院分享农村饮用水保护系列案的工作经验,宝坻区开展系列工作后共立案7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7件。同时,依托“青学堂”“青读会”“青训营”教育培训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定期举办京津冀“检察+行政”同堂培训,先后组织开展“法律研学汇”“府检联动的实践与展望”专家论证会等交流学习活动十余期、累计百余人次参与。通过深入互动交流,强化京津冀政法智库交流,有力促进三地数字检察一体化。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以人民群众向往的良好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需求侧为牵引,以更强决心、更大拼劲、更实举措施自觉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绘就京津冀天蓝地绿水清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