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及政策基础。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生态文明委高位统筹,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了《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低碳先锋试点工作方案》《“中国天然氧吧”助力门头沟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门头沟区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方案》《门头沟区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气象、生态环境、水利等领域专项规划,有力支持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灾后全面出台《门头沟区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2023年—2035年)》《门头沟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2024年至2035年)》《门头沟区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充分发挥了国土空间规划对全区灾后恢复重建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是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能力。坚持以预防为主,主动适应,统筹推进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韧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试点创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智慧调度能力,构建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指挥调度等要素齐全的“京西哨兵”应急指挥系统。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合作开发了“气象应急综合服务态势感知大数据中台”,与全区22个固定气象站及15个分布式气象站连接,具备提前6小时灾害管控能力。积极推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单灾种评估和区划,建成区范围内划分48个排水分区,其中18个达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要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比例达32.59%。

三是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城市建设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适应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气象科普馆,出版《北京市门头沟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手册》等科普作品,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防灾减灾教育基地暨抗洪陈列馆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库。高水平举办第二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研讨会,特别邀请全国39个首批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代表,共同探讨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实践路径,并现场调研门头沟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