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动我市“门前三包”工作,2025年,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首都精神文明办、市爱卫办广泛动员沿街单位和商户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门前责任区“清脏、治乱、提质”为重点,达到“三好五有双提升”标准,即:卫生好、设施好、秩序好,有责任书、有台账、有“共治码”、有巡查、有自治,提升沿街单位和商户的“主人翁”意识,提升门前责任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管城理市”将持续带您探访我市“门前三包”精细化治理示范街,带您一起感受“门前三包”为城市环境秩序带来的新面貌。

在平谷区滨河街道步行街,一座类似蝴蝶的建筑格外醒目,建筑下方“友好商圈+社区”字样映入眼帘而道路两旁停放整齐的车辆,干净有序的商铺门前环境,仿佛都在为之添加生动的注脚......

从基层治理入手,强化党建引领

步行街隶属滨河街道宜心社区,是平谷区重要的商业和休闲街区。其全长660米,共有商户276家,涵盖多元业态,具有非公企业多、十小门店繁、商圈秩序复杂的特点。

针对街巷特点,平谷区城市管理委带领社区联合商户、社区党组织推荐提名优秀商户代表,成立商圈自管会和商圈党支部,有党员的商户挂牌亮身份,推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使党员成为商圈自治的内核动力。

每季度,商圈自管会和商圈党支部组织商户开展消防演练、垃圾分类知识讲座、“门前三包”工作培训等活动20余次。每年紧扣节日慰问、学雷锋活动、店庆促销等主题开展服务活动50余次,积极引导商户树立“门前三包”意识,强化“家园自治”理念。

“自从商圈自管会和商圈党支部成立后,通过参加定期组织的活动,我们商户比以前更加注重门店的形象管理,尤其是每天产生的垃圾,都能确保及时收集和投放清运。”商户李平说。

社区还注重发挥网格工作力量。辖内的网格员定期对商户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以及商户门店环境检查。如发现商户门前卫生不净、晾晒衣物、占道停放电动自行车等情况,网格员会及时提醒商户,帮助解决问题。

滨河街道宜心社区通过“商圈自管会+商圈党支部+网格员”模式,广泛动员基层力量,形成党员商户带头落实“门前三包”,网格员持续督查,三方互相配合,共商共管、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有效规范辖区街面环境秩序。

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智慧监管

滨河街道宜心社区通过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管理,引导督促商户将“门前三包”落到实处。

针对步行街乱扔垃圾、高空抛物及乱贴小广告等容易出现的问题,社区在街道中心位置安装摄像头,辅助工作人员发现不文明行为。

建立商户网格群,搭建起了社区与商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自从安装摄像头后,不仅步行街整体的环境比之前好多了,商户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商户参与街巷治理更加积极,有事情会直接告诉我们,我们也会形成台账记录,有助于后续跟进整治效果。”网格员吴韵琪说。

每天,商户使用企安安小程序将门店消防安全等情况上传至系统,网格员进行巡查

建立商圈台账,不仅有助于科学划分商圈网格,更健全信息更新机制,提升了商圈管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在商圈台账的基础上,社区制定文明诚信商户评选标准,建立《文明积分制度》,广泛宣传文明秩序,强化“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目前,通过自荐、居民推荐和社区审核等程序,已评选文明诚信示范门店50余家。

警务车停放位置醒目,车身上的滚动屏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宣传商户的平台。通过滚动屏,文明诚信示范门店、“门前三包”工作做得好的商户等,得以宣传自家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流光顾,提升商户知名度。这也是激励商户主动践行“门前三包”要求,优化营商微环境的有力举措。

为新就业群体搭建暖心驿站

步行街通过环境秩序治理,力图打造富含独特人文气息的温馨街巷。街上座椅旁一处创意3D立体彩绘墙,已成为附近知名的网红打卡地。除了形象提升,更有温馨服务。据了解,美团、饿了么、顺丰、环卫等日常活跃在街巷的近百名基层劳动者,享受到“友好商圈+社区”特色服务。

滨河街道宜心社区依托以商户,辐射居民小区,挖掘40个友好商户、建立5个流动服务驿站,配备医药箱、雨具等物资,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实现服务与被服务的双向奔赴。

在新就业群体中,设置骑手先锋岗,以20名骑手组成四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监督报告员、文明宣传员、服务代办员、治理助理员作用。社区专门制定骑手公约,通过自己报告、网格员记录、商户监督、社区工作者汇总的方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累积奖励积分,兑换日用品和服务项目。

在步行街,骑手们闲暇时主动将路边停放非机动车摆放整齐、捡拾白色垃圾等,不仅美化步行街环境,还起到了鲜明的示范效应,为街道环境增添“人情味”和“烟火气”。

“暖心驿站的成立,不仅让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都能临时有个‘家’,同时还能拉近商户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形成人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滨河街道宜心社区主任王玉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