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谷区城市管理委聚焦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目标,通过“科学指导+精准督导+智慧监管”等举措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在三季度市级考核中,位列生态涵养区第3名、全市第7名;9月份成绩持续攀升,组别排名第2名、全市第6名,实现显著进步。

一是推行试点先行,探索分类新模式。建立“干湿分离,简易分类”新模式,创新建立“一小区一方案”机制,在“两街一镇”选取不同类型小区开展试点。滨河街道探索“三维融合”共治共享模式,以“逻辑重构+品类三分”(干湿分开、烂与不烂分开、能卖钱与不能卖钱分开)让居民分类易懂易会,通过“宣传员送教上门、家庭监督员守好家门、网格员入户纠正帮扶”的“三上门”服务,实现家庭分类“有人带、有人管、有人帮”。平谷镇海关西园社区天宇良小区打造“宣传+督导+执法”三位一体模式,配三方议事机制动态优化,实现分类“意识有引导、投放有保障、管理有长效”,为中老年偏多、青年多上班族的老旧小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二是强化区级监督,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区垃圾分类调度会议精神,区级层面持续开展早晚巡查,紧盯“人桶站”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各街乡检查分类设施配置、居民参与度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整改,定期通报排名、强化考核问责,推动工作常态化精细化运行。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巡查检查630次,覆盖全区18个街乡、452个小区(村),发现的27285个问题隐患均已立行立改。

三是科技赋能提效,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截至目前已建成智能桶站建设63个。其中分类桶站29个、智能回收箱34个,以科技赋能提升分类管理精细化水平。通过实时监控、满溢报警和数据溯源功能,实现对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精准管控。智能设备接入区级监管平台,做到投放行为可追溯、分类数据可分析、问题环节可预警,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透明度。


四是深化精准督导,巩固整改成效。推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督查模式,采取“点位巡查+问题溯源”方式,重点核查桶站脏污、满冒等突出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开展针对性指导。同时对督导过的镇街开展“回头看”,核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同步传导市级工作标准及长效管理要求,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截止目前,对18个镇街均已完成“一对一”督导行动。
桶站mg height="939" src="//i.bjwmb.gov.cn/p/2025/11/19/7a6b35d6b846ad0582432aa6941bfed4.png" width="1255"/>

五是坚持从严执法,强化刚性约束。我委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不收运必执法”制度,聚焦重点场所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对未按规定分类投放、混装混运等行为依法查处。2025年以来,累计开具拒收单481起,执法138起,共罚款8.65万元,以有力执法形成有效震慑。

下一步,平谷区将以“巩固成效、扩大优势、长效提质”为核心,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提质增效”向“常态长效”深度转型。一是推动简易分类全域推广,深化“户户分类,干湿(烂与不烂)分开(二分法)”机制,系统梳理试点经验,针对不同场景定制“一小区一策”“一村一案”,逐步向全区18个街乡推广;二是落实市级政策要求,持续扩大智能设施覆盖范围,计划新增智能桶站200台、智能回收箱200台,优化区级监管平台功能,推动监管模式从“实时监控”向“精准预判”升级,力争在生态涵养区保持领先、全市排名稳步提升,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自觉习惯和社会文明新风尚。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