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华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主动前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健康,将家医签约服务做实做细,真正成为了村民身边不可或缺的“健康守门人”。
专业管理,拉紧慢病“安全绳”
大华山第一家医服务团队管理的患者付振芹是一位患了10多年糖尿病的老病号,血糖值时高时低,饮食控制也不太好。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陈淑利,陈医生不仅每月主动电话随访、免费测血糖,更与全科医生一起为她共同制定控糖方案,如今她空腹血糖已能控制在7以下。“没想到她们比我还惦记我的血糖值呢”付振芹说,“原来我以为只要身体没啥不舒服就没事,陈大夫给我讲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及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我才开始关注我自己血糖值了。”这份来自家庭医生的“专业惦记”,为慢病患者拉紧了一道坚实的“安全绳”。

付振芹参加慢病体检后,陈淑利医生在解释化验单
细微之处,尽显医者“大温度”
“没事,我们大夫啥样的病人没见过,不嫌弃。”第九家医团队的王佳琪医生面对因脚气而不好意思脱袜的华占良大爷时,这样温暖地说道。华占良是他管理了三年的糖尿病患者,每月来门诊拿药,王佳琪医生都会细致为他测血压、摸足背动脉。这句“不嫌弃”,背后是家庭医生“视患如亲”的职业信念,于细微处释放出医者仁心的“大温度”。

王佳琪医生给患者华占良触摸足背动脉
身心共治,当好健康“解惑人”
基层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当糖尿病患者郭玉香因家事烦心、血糖飙升时,第四家医团队的陶望春医生成为了她的倾听者与开导者。在耐心的“解心宽”之后,郭阿姨的血糖平稳了,笑容也回来了。家庭医生用真诚成为了村民的“知心朋友”,实现了身心共治的健康管理。

陶望春医生给郭玉香解心宽之后测血压
以心换心,成为患者“暖心人”
“我们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要对他们多点再多点耐心。”第三家医团队的张红君医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24小时开机的手机,成了签约居民的安心热线。她的耐心,换来了患者刘国明“我就愿意找小张”的信任与依赖,这份以心换心的守护,是医患关系最动人的诠释。

张红君医生给患者刘国明测血糖
十年坚守,做好群众“贴心人”
华美娟医生用十年基层坚守,诠释了家庭医生的初心与使命。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完善每一份健康档案,用通俗的语言指导每一位患者。她将“以病人为中心”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十年如一日,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华美娟医生耐心的给患者讲解药品服用方法
从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指导,到温暖的心理疏导,大华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正将“主动健康”的理念转化为一次次耐心的随访、一句句关切的问候和一个个具体的健康行动。他们用行动证明,最好的健康服务,是主动走进居民的生活,用专业和温情,共同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