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上午9时,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
大会由大会执行主席李文起主持。大会执行主席常卫、田利跃、刘海涛、张利军、钱行、迟志禹、高洪雁、宁慧娟、张玉国、石显富、闫金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区长李新代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石景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2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亿元、同比增长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344元、同比增长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2%,全区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年来,石景山区聚焦产业转型增进效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聚焦城市更新激发动力,区域承载能力持续提高;聚焦山水文化融城挖掘潜力,“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进一步彰显;聚焦民生福祉构筑合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聚焦依法行政强化能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石景山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积极服务和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石景山贡献。
今年,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初步安排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市场总消费同比增长4%左右,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PM2.5年均浓度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今年石景山区政府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围绕城园融合深入实施城市更新,着力打造“复兴之城”。深入实施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完成特钢、巴威北锅等6个街区控规编制批复。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化与首钢集团高层对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石景山古建群整体修缮,加快文化复兴。加大重点企业引育力度,加快产业复兴。推动水系连通和水环境改善,加快生态复兴。推进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快活力复兴。充分借鉴首钢搬迁改造经验,探索老旧厂房城市更新路径,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持续推广“首开经验”“鲁谷模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动城中村、平房区和危旧楼改造提升。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西部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制定新一轮广宁、五里坨等西部地区发展建设两年行动计划,开展“山上四村”环境整治,建成西山绿道(石景山段),推进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实施197个重点项目。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加快建设城市大脑。
围绕产业融合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活力之城”。锚定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4大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落实中关村石景山园改革提升方案,推动银行保险产业园暨中电科智能科技园“金融+科技”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建成投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一期,编制虚拟现实产业园与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双园融合”产业规划,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文创园高端特色发展。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吸引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加快“两区”建设,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区建设。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一核三圈多点”的消费能级。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水平。制定新一轮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力争引入高精尖企业2000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推进稳企、招商、服务一体化。实施第四批“景贤计划”人才申报认定,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和“景贤人才”大会。
围绕山水文化融合加快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之城”。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高水平办好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统筹做好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院落改造、空间整治、业态导入,有序推进八大处公园修缮工程和环境整治项目。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打造更多开放空间、文化消费场所和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集聚,打造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时尚新兴体育基地。加快冬奥公园修复,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建设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强文商旅体品牌打造,深入挖掘首钢园、模式口等文化IP,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布局,打造一批高水平特色品牌项目。深入推进花园城市建设,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深入落实河长制,构建水生态监测体系。深化“一微克”行动,实施土壤污染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治理力量融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打造“品质之城”。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加强“品质社区”建设,擦亮“老街坊”治理品牌,完善“三驾马车”楼宇治理新格局,常态长效深化文明城区创建。紧扣“七有”“五性”,实施44件民生实事和67项济困工程。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深化医康养结合,建成474套保障性住房。建成投用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加快建设衙门口配套小学等新建综合楼工程,新增2所配套幼儿园、540个学位。加大名校长、名师培育和引进力度,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提高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信用+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推进区级重点学科及重点扶持专科建设。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体化”机制,深化“可信消费”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工作法。加强重点领域综合监管,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石景山”。
会上,还审查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区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表决了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办法;表决了关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部分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人选的表决办法。
我区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区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列席会议。
APP图片直播
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人大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