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接诉即办工作提质增效的进程中,八宝山街道以“柔性沟通+精准服务”为抓手,将群众诉求作为基层治理的“风向标”,通过破解民生难题,书写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生动实践。

2年攻坚破解50只猫的异味困局

“楼道里熏得人喘不过气,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2022年6月,八宝山街道某社区38号楼居民的投诉,揭开了一场持续近3年的“猫患”治理攻坚战。当社区工作人员首次上门时,住户家中50余只宠物猫造成的异味已让整栋楼居民苦不堪言。

这场治理并非一帆风顺。从首次承诺改善到后续7次投诉,矛盾在反复中升级。社区通过多方联动,联合物业、宠物医院、派出所等部门,在楼道安装除味装置解决当下困扰,并联系通州寄养基地分批次转移猫咪,2023年8月首批10只猫咪成功安置。2023年底,经20余次入户沟通,终于说服住户启动房屋重装工程,最终仅保留3只宠物猫。

今年4月的再次投诉让治理迎来“回头看”考验。面对居民怀疑配种贩卖的疑虑,工作人员及时与养猫居民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养猫人表示家中饲养的宠物为残疾、年岁较大的宠物猫,且都已经进行绝育。养猫居民在家中已配备除味工具,减少异味,工作人员联系物业定时对楼道进行消杀,及时开窗通风。今年4月至6月多次到实地进行走访,异味未再出现。至此,经过长达2年多的持续努力,这一困扰居民的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持续排查攻坚破解中高层用水难题

在八宝山街道瑞达社区,8号楼中高层居民长期受困于水压过低问题:用水高峰期时,4-6层住户家中水龙头出水细如涓流,做饭接水需久候,洗衣更是不便。尤其到了夏季,燃气热水器因水压不足频繁“罢工”,居民不得不接水用燃气灶烧热水洗澡,日常生活备受困扰。“晚上连澡都洗不舒坦,这水压问题真是让人头疼!”居民陈阿姨向社区居委会求助时无奈地说道。

接到诉求后,社区网格长立即入户走访,发现问题集中在8号楼4-6层6户人家。由于8号楼1单元与情报所社区管道相连,地下管网复杂,排查难度极大。社区联合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物业公司反复探查,最终发现西侧管井内部分供水管道因年代久远老化生锈,漏点与内壁结垢导致水流严重受阻,水压骤降。

明确原因后,街道迅速协调自来水公司到场维修。考虑到停水可能影响居民晚间生活,社区提前在居民群发布通知提醒居民储水。当晚7点半,维修人员抵达后,物业先用水泵抽干管井积水,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下井修补漏点。经过2小时紧急作业,漏点成功修复,4、5层住户用水恢复正常,但6层仍存在热水器无法点火的问题。社区网格长逐户解释进展,承诺持续跟进,直至深夜。

次日清晨,社区与物业、自来水公司再次深入排查,发现西侧第二个管井内管道也存在老化渗水问题。维修人员迅速更换破损管道,经过2小时施工,新管道安装完毕,6层住户水压终于达标,热水器正常使用。看着家中重新流出的充沛水流,居民纷纷点赞:“社区效率真高,这下总算能痛痛快快地洗澡了!”

巧解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

清晨刚到岗,沁山水北社区保安岳大哥就紧紧拉住工作人员的手,语气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因为吵架的事儿,我们已经离职了3个保安,我也快扛不住了,做个保安都这么难啊!”这番感慨的背后,是八宝山街道沁山水北社区长期存在的管理难题。

沁山水北社区自建成以来一直实行人车分流管理模式。出于安全考虑,除警车、消防车等应急车辆外,其他社会车辆需停放至地下车库,快递外卖车辆也需停放在小区门口,工作人员步行进入。但小区面积较大,步行一圈需要十几分钟,这让争分夺秒的外卖小哥苦不堪言。由于派送时效压力,外卖小哥与小区保安经常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骂情况,导致多名保安因感到“憋屈”而申请调岗。这“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难题,不仅让外卖小哥头疼,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八宝山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结合“接诉即办”专题调度机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居民和快递外卖人员开展座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一是优化车辆配置。考虑到购物推车在运送较重货物时的局限性,社区购置了3辆三轮车和15个购物车,分别投放到小区三个大门,满足了外卖小哥不同的配送需求,有效提升了配送效率。同时,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在快递高峰时段帮助疏导车辆,解决“停车难”问题;社区保安主动为外卖人员指路,解决“找路难”问题。

从宠物异味到水压不足,再到配送难题,八宝山街道的治理实践折射出接诉即办的深层逻辑:不仅要“办得了”,更要“办得好”;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这些用耐心和智慧换来的“幸福账单”,正成为石景山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