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以来,石景山区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署、市部署的各项要求,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推动审计工作规范提升。

思想淬炼:构建“三维立体” 学习体系

持续开展多场次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全员参与,推动党性、纪律、作风深度融合。坚持每月开展专题党课深学理论,党组书记以“八项规定小切口、撬动作风大变革,以锲而不舍精神推动审计工作科学规范提升”为主题,为全局审计干部上一堂专题党课;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创新学习形式,每月开展“红审讲师”系列培训活动,由局内党性强、业务精的党员干部担任讲师,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将党的二十大关于作风建设的部署与审计案例相结合,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其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选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研讨,剖析案例中作风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危害,让党员干部从案例中汲取教训,明确行为边界,和组织参观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强化纪律意识。

实践落实:打造“三位一体” 执行链条

以过硬作风筑牢根基,加强和优化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深化研究型审计,制定并实施《石景山区审计局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各责任主体和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从审计计划管理环节、审计组审计、审理审定、督促审计整改等质量控制到审计质量控制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均细化控制措施,让审计工作做到“按图施工”,确保每个审计项目从源头到结尾都有严格规范保障。发布《2025 年审计项目审理发现问题提示提醒清单》,对过往审计项目审理中高频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如审计证据不充分、问题定性不准确等,为审计人员提供明确的问题预警,提前规避风险,不断夯实审计根基。鉴于审计工作日益复杂,部分项目需借助外部专业力量,为规范外聘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质效,制定《石景山区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从外聘人员的选拔、聘用流程、工作纪律到监督考核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确保外聘人员在参与审计项目时同样严守纪律,维护审计权威。

行动成效:实现审计工作深度转型

促进问题整改提升方面,建立了“审计 — 整改 — 反馈 — 复查 — 验收” 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定期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后期审计整改“回头看”评估整改的实际效果与质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整改意识显著增强,整改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审计模式从传统的手工抽样、事后核查转向数字化全量审计与实时监控,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区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远程和非现场审计成为常态,效率与覆盖范围显著提升,有效减少审计盲区。在合规审计基础上,向风险导向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既紧盯基层“微权力”运行风险,也注重对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垃圾分类资金管理使用等项目等的绩效评估,让有限财政资金更精准地惠及群众。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与整改效能大幅提升,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审计结果共享与整改过程可视化,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制度修订和流程优化的依据,形成“以审促改、以改促建”的良性循环。

以作风建设的扎实举措,实现审计工作规范提升的实际成效,不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审计保障,也增强了审计部门在监督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石景山区审计局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与制度建设,正逐步构建起更为科学、规范、高效的审计工作体系,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区审计局、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