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北小营中心小学校体育教师迈志刚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写有“危难之时显身手救援先锋暖人心”的锦旗。这面锦旗由走失老人家属张先生赠送,表达他对迈志刚在寒夜中找寻,帮助其走失父亲回家的诚挚感谢。

“真是非常感谢迈老师,多亏了他们,我们才能这么快找回走失的家人!”张先生激动地说。原来,迈志刚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委直属服务队——北京市顺义区众安救援队的一名救援队员。

走失老人家属为迈志刚(左二)送上锦旗。

2月22日22时,救援队接到了求助电话,称北石槽镇有一名87岁的老人走失,需要救援队协助寻找。接到求助电话后,队内迅速发布任务,迈志刚作为当天寻人行动的指挥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发地点。

“家人找了好久,这么冷的天,怎么办啊……”张先生着急地念叨着。到达事发地点后,迈志刚一边安抚情绪不安的家属,一边详细了解老人走失时的衣着特征、活动情况以及随身携带的显著标识等。随后,迈志刚与队员们一起制定搜寻计划。队员们兵分几路,边发寻人信息边查找沿路的监控视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寻找,终于在23日凌晨1时许找到了走失的老人。

救援队找到走失老人。

找到老人后,迈志刚第一时间检查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发现老人有擦伤后,立刻协调队内医护人员对老人的伤势进行妥善处理,并联系家属将老人平安送回了家。他还叮嘱老人家属要密切观察老人的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就医。直到凌晨3时许,迈志刚才返回自己家中。

“我的父亲也曾在一个暴雨天走失。我知道那种焦急、无助的心情,当时同样多亏了救援队,我才能及时、安全地找回父亲。所以我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迈志刚说起加入救援队的初衷。

迈志刚参与救援任务。(资料图)

自2024年7月加入救援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寻人、打捞、抢险救灾……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迈志刚参与了几十次。从一名小学教师“跨界”成为一名救援队志愿者,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迈志刚的答案是300个小时,这是他半年多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为了提高自身救援技能,迈志刚先后自费考取了应急救援员证、无人机证、红十字救护员证、救生员证、安全员宣讲证等专业资格证。他的车里,常备着急救包、药箱、对讲机、绳索等救援装置,这些东西也全部由他自费购买。有人问他,在志愿服务中投入这么多,值得吗?他说:“既能提升自己的救援水平,又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参与救援任务,迈志刚告诉记者,宣讲消防常识、急救自救知识同样让他自豪。在他看来,“防”要远远大于“救”,这些课程可以在无形中救助到更多的人。

迈志刚参与消防知识宣讲。

迈志刚为某单位员工培训急救知识。

“我们参与过许多救援,看到的都是最真实的现场,接触到的都是他们最亲近的家属,越是这种时候,我就越觉得做宣讲的意义越大。如果大家都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救援知识,在关键时刻自救或向别人伸出援手,可能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迈志刚说。

工作中的迈志刚。

迈志刚的言传身教,也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火种。“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的学生们做个好榜样,也希望他们可以从小心怀大爱,奔赴未来。”迈志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