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254种生命同唱一首歌,歌曲的旋律也会变得更加悦耳动听。在顺义的土地上,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元宇宙”。让我们一起解锁顺义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感受那灵动的生命图景。

红外相机下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唐指山水库的野生狍子。

汉石桥湿地的低斑蜻。

红尾伯劳——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顺义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佛得角地

中“大熊猫”黑鹳频频到访唐指山水库。

黑天鹅与白天鹅到访顺义。

截至目前,顺义区共记录生态系统72种,其中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13种;各类物种1254种,其中北京市新记录种6个,中国新记录种2个。这些灵动的生命图景,正是顺义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鲜活注脚,生态修复“顺义样板”。

牛栏山镇金牛山公园,曾是一片采矿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废弃矿区。2015年,牛栏山镇启动金牛山生态修复、环境提升项目。经过近十年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这片土地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京津冀地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标杆案例。

矿坑美景!

大孙各庄镇二十里长山(赵家峪),原为矿山。顺义区通过“生态织补、绿色赋能、景观再生”的策略,因地制宜、科学复绿,实现二十里长山森林化。同时,将山体南北两侧现有林地斑块缝合,形成近3万亩的大尺度森林景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唯有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更优美,万物生灵才能各得其所,和谐欢歌。顺义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生态涵养区第一。顺义区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手段严守生态红线。通过生态环境修复、造林绿化等方式,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依托“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万物共生,和美永续。让我们共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