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京隆重召开,顺义区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区”,这份荣誉,是所有顺义人步履坚定,行动有力的崇高礼赞,让我们向顺义道一声“祝贺”,向每一位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顺义人,致以诚挚的感谢!创城路上,我们目标坚定持续奋进,如今的顺义,践行文明成为社会新风尚。
机制“领航”,织密文明创建责任网。顺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为宗旨,强机制、优方法、创特色、重落实,带动全区上下以铁的决心、实的举措,推动创城工作走深走实。率先建立“创城+热线+网格”联动创建机制,以四级网格为基础,将常态化实地检查纳入网格化平台统一派单,实现即时派单、限时整改的高效运作模式。建立示范点位创建引领机制,以典型带动整体提升,用可观可感的创建成效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顺义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指挥部2024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凝聚崇德向善合力,促发展与文明同频共进。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区级示范团,成立宣讲人才库。截至目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宣讲活动72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57.1万人次。干部群众将理论力量转化为实践动能,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扎根城乡,促发展与文明同频。
将表扬信送到志愿者手中。
顺义区先进榜样参加第33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开幕式。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向上向善力量不断凝聚。顺义区以制度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印发《关于大力营造“顺义好风气”的工作方案》等7项制度,构建好人好事“发现—宣传—激励”全链条机制,累计发掘基层善行3800余件,向相关单位寄送表扬信1797封,打造45个基层榜样选树品牌,首创“顺心卡”礼遇制度,提供公交出行、景区游览等21项优待服务。
部分顺义志愿者风采。
志愿力量蓬勃,为创城注入强大动能。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发布扶老、助困等1.65万个民生项目,开发上线“顺义好风气 最美志愿者”小程序。创新推出顺义志愿服务标识、嘉许办法、公交专线及主题歌曲。目前,全区有志愿服务时长的人数达20.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5.5%。
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文明养成要从娃娃抓起,在顺义区成为共识。教育领域深化“潮白红领巾”品牌建设,成立145支志愿服务队,2.62万名师生完成注册,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重点打造教育系统青年志愿服务品牌,推出青·朗读者志愿服务项目,吸引100余名青年加入,将顺义的朗诵培训与展演活动推广至顺义九中、北京四中顺义分校、仁和中学、首师大附中顺义分校等多所学校。
首都文明街巷——通运路。
文明新风浸润街巷,城市品质与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顺义区以精细化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与环境品质提升。在背街小巷治理中,创新实施“一街(巷)一策”模式,通过清单化管理精准破解民生痛点。在首都文明街巷打造中,以“绣花功夫”推进提升,让街巷既有“面子”的颜值焕新,更有“里子”的文化浸润。2021年以来,顺义区共打造18条首都文明街巷。
居民带孩子在光明街道裕龙西区口袋公园玩耍。
扮靓城市 “颜值”,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城新图景。顺义区创新推行“撤桶还店”机制,破解垃圾治理难题,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全域覆盖。巧妙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开放式花园130余处,绿地景观带170余万平方米,使城市绿地率与居民幸福感同步攀升。
商户自觉维护“门前三包”区域环境。
绘就“路畅景美”新画卷,城市功能与文明质感双提升。顺义区聚焦民生需求,系统推进破损路面修复、城市家具更新及道路配套设施完善,2024年累计完成2859处城市家具治理,留历史肌理、注现代功能。“门前三包” 示范街带动73条街道共建共治,路网持续优化、车位进一步增多。如今的顺义,“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持续刷新着现代化宜居新城的幸福底色。
顺义餐厅主动提供公勺公筷。
创城让顺义焕发新生机,文明之光遍洒城乡。餐饮场所“光盘行动”“公筷使用”标语醒目,厉行节约、健康用餐成为舌尖新风尚;社区里文明养犬提示牌随处可见,遛犬拴绳、清理粪便渐成自觉;垃圾分类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居民精准投放垃圾已成生活日常。这些文明细节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城市肌理。
顺义区开展多项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浸润文明底色,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书香顺义 乐不可支”阅读品牌建设,区级统筹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场村晚倡新风”“四季村晚”“二月新春”等群众性文艺汇演及“星火工程”公益演出,各镇街积极响应、全域联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顺义区各镇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市民在家门口乐享品质生活。
社区周边设施齐全,从烟火气到文韵滋养皆备。“15分钟生活圈”串联起百姓生活,实现文化、生活服务“零距离”,让居民在社区周边就能吃得好、穿得美、行得方便,还有医疗设施、教育机构、娱乐场所、活动场地。如今的顺义人,活得有品位、够滋润。
公共文明引导员在路口引导市民安全出行。
顺义处处彰显向上向善的城市气质。33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38个地铁公交站台、路口常态化开展文明引导服务,参加春运、中高考护航、国际车展等活动保障,获得群众表扬锦旗63面。漫步城乡,公益广告抬眼可见、驻足可观。如今,“做文明顺义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融入市民衣食住行、邻里交往之中,传递温暖与善意,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往昔,创城的决心坚定不移,行动铿锵有力。
今朝,荣获“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未来,顺义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文明建设融入城市治理,向着“城市文明”的更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