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运河作为漕运要道,粮食、商品等物资通过它源源不断运抵北京,如今在城市副中心,一条沿大运河探访出的漕运文化旅游路线,不仅让市民领略到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背街小巷提升带来的新生活新变化。

近日,北京市推出10条“漫步北京”最美胡同街巷探访路线,邀请市民游客用漫步的方式感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成果,体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其中,通州“漕运文化探访路线”以大运河为文化依托,总长3.5公里,包含大运河、南大街、梨园中街一巷等打卡地,这些背街小巷涵盖历史文化街区、商圈景点等诸多要素,不仅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街巷”,有一些甚至成了好玩好逛的网红打卡点。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会主席、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向记者介绍,通州因水而兴,街巷胡同是随着大运河漕运的兴盛发展起来的,因此胡同的名字也多与漕运、仓库、货场相关。“因为南大街靠近大运河,紧邻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其中贡院胡同、静安寺胡同、回民胡同、悟仙观胡同都很有名。”任德永说,由于南大街人口密集,胡同内的老商号也非常多,很多商户依然保留着旧时经营所用的牌匾,现在还有不少居民特地赶到这里买老字号。

近年来,南大街经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十多条背街小巷再次成为大运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既有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也有现代建筑以及设有咖啡馆、书店的网红街区。同时,建胡同博物馆、打造胡同“文化驿站”“胡同花园”等颇具创意的举措也让老街巷焕发出新生机。

记者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了解到,经过连续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一批“有里有面”的背街小巷出现在市民群众的身边,环境品质显著改善,宜居程度大大提升。今年启动的第三轮背街小巷治理更加注重“精细化环境治理”。不仅仅局限于一条街巷,而是以一个街区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更新改造。按照新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市容环境面貌将整体提升,便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浓厚,市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