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楼门是居民参与社会活动、沟通邻里的重要纽带,而“楼门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门口的新变化、楼门里的微景观,都离不开楼门长的倡导和带领。在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250单元,就因为“楼门长”孙红曼的出现,让这里有了不小的变化。

成为“楼门长”,肩负大责任

孙红曼今年4月担任了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250单元的楼门长。说起成为楼门长的经历,孙红曼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说:“本来是看到251单元一群人在收拾他们楼门前的花园,开始我以为是物业偏心,只给这个单元收拾花园,后来一问才知道,这是他们单元在楼门长的号召下自发做的。”

出于好奇,孙红曼便与251单元的楼门长周治国攀谈起来,她回忆说:“他当时知道我也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看我也对社区工作特别上心,问我是否愿意成为250单元的楼门长,还给我牵线搭桥。后来我才知道,周治国是我们街道一个特别优秀的楼门长,之后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想起要担任“楼门长”的重任,孙红曼犹豫了,她说:“我深思熟虑了三天,才下定了决心,我要成为楼门长,想要我的楼门也和251一样,门口也有漂亮的小花园,邻居们一条心。”

但刚成为楼门长,还没有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作,就遇上了质疑。个别邻居认为她“有后台”,认为楼门长肯定“有好处”,看到邻居们不信任的眼神,孙红曼也开始怀疑自己成为楼门长的决定是否正确。在紫荆雅园社区书记黎永妹的开导下,孙红曼又一次正确认识了“楼门长”的责任,她说:“我当时在楼门群里发了很长一段文字,告诉大家参与楼门建设的决心,在群里得到了好多邻居的点赞和鼓励,那时候我真的特别感动。”

楼门微整治,撬动“大文明”

说干就干!在周治国和其他楼门长的帮助下,孙红曼逐户对楼门的居民进行了拜访,除了熟悉邻居外,还想要了解大家对楼门治理的需求。通过总结发现,许多居民希望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高整个楼门的环境卫生,考虑到物业保洁人员有限,孙红曼便和自己爱人及楼门热心的邻居一起,清理了整个单元的小广告、楼门口的草坪地,并将楼门前的自行车摆放整齐。

看着干净整洁的楼门,邻居们忍不住地在群里夸赞,孙红曼说:“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办了实事,让邻居们看到了成果,我的工作逐渐得到了邻居们的认可。后来,每当要开展楼门环境整治的工作时,邻居们都特别积极,都希望为楼门整治贡献一份力量。”

在组织几次楼门环境整治活动后,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到楼门环境整治的行列中,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楼门内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孙红曼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家门口干净整洁,但就是缺少这么一个带头的人,现在我站出来了,后面越来越多的人也就跟着干起来了。”

图书漂流角,让“旧书”遇“新友”

孙红曼本人十分喜欢看书,认为读书可以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家庭教育。在成为楼门长后,她联想到每家都有闲置的书籍,如果能将这些书流动起来,既能践行节能环保的理念,又能让“闲”书展现更多价值。

于是,依托紫荆雅园社区楼门共治项目,孙红曼与邻居们商讨后,在250单元打造了一个“图书漂流角”,希望以此来营造楼门内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楼门文化。

孙红曼说:“邻居们都特别支持建立图书角,纷纷把自家闲置的书籍拿了出来,还有一些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拿了出来,摆在书架上。邻居们也都十分自觉,只选取自己需要的,借阅后的书籍也会归还到原处。”

图书漂流角将大家闲置的书籍再次利用,发挥分享价值,激发大小邻居对阅读的兴趣。这不仅仅是书籍的借阅,更是一种书香的传递。

赋能她力量,有“读友”有“考友”

除了读书角,孙红曼还组织邻居们开展了读书活动。每逢周末,她都会将“读友”们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在家中或读书或聊家常或分享经验。

孙红曼认为,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在书中,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烦心事,组织读书会,也是为了给姐妹们提供一个倾诉的空间,让她们说一说烦心事,大家一起想办法,利用书中的知识及生活的经验去解决问题。”

除了一起读书,孙红曼还组织大家一起考起了社工证。原来,在无意间参加了社工培训后,孙红曼便询问“读友”们是否有想考社工证的打算,于是“读友”变成了“考友”,大家利用周末时间,一起自学社工知识,并一同“赴考”。孙红曼开心地说:“我们一共报考了5个人,4个人都拿到了社工初级证。”

在孙红曼的热心带领下,曾经陌生的邻居逐渐熟络起来,彼此间的信任感也逐渐增强。孙红曼说:“记得有一次,有户人家的孩子不小心把楼内的公共设施弄坏了,孩子家长在群里向大家道歉,大家都十分理解,表示并不介意,还劝慰她不要责怪孩子。那时候我真觉得,邻居们真的太友善了。”

书香楼门文化不仅美化了楼道的环境和颜值,更成为展示社区居民新风貌的窗口,孙红曼说:“我还会继续组织邻居们一起读书,和大家一起整治楼门环境,明年还想在楼前花园种上花,现在已经开始和邻居们商量具体种什么品种了。”

小小一方天地,饱含着对家的热爱,方寸之间串起邻里情。正是因为有像孙红曼这样的楼门长,才激发了基层群众的自治活力,不断推动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通运街道也将继续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邻家邻”品牌培育项目,以楼门为抓手,拓展和构筑社区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协商意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