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1月1日,延庆区张山营镇邀请延庆非遗传承人孟玉林老师在水峪非遗传播驿站组织了一场时代非遗·文化大课堂—毛猴体验活动,来自全镇三十余名热爱非遗的村民参加了此次活动。孟老师详细进行了非遗文化毛猴的介绍、非遗作品欣赏、毛猴的制作流程,使大家都成为传统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让传统文化和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被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通过幽默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记录人生百态,演绎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毛猴的制作主要靠四味中药材——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玉兰花蕾的中药名便是辛夷,因细毛如笔头又称“木笔”,可祛风通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辛夷之辛温走气而润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九窍之病。” 再加上蝉蜕,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毛猴便成了唯一用纯中药制作的民间玩具。也展现出了老北京民俗文化与生活趣味,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在老师的讲解带领下,大家都投入到了构思场景、选择布景材料、制作毛猴的体验过程当中。在制作过程中,老师细心的观察和指导着各位参与者的作品。大家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到了更多制作毛猴和布置场景的技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制作,大家完成了自己的“毛猴作品”。活动中,大家依次分享着自己“毛猴”作品的构思过程和制作经历,在一个个参与者的分享当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作品场景,有垃圾分类、延庆火勺、舞龙、舞狮等不同主题,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气息,人生百态。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衡量文化软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从今年5月开始张山营镇已经举办了七夕绢花、团圆中秋共绘兔儿爷、喜庆丰收·巧手面塑等8场非遗活动,接下来,张山营镇将继续组织各种非遗体验、知识讲座和培训等,讲好中国故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延庆区张山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