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以立法方式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转变提供了法律保障。

延庆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把职业教育与延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相连,与学习型示范区建设、全民素质与能力提升相融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2022年7月,延庆区职业学院成立,2023年9月,延庆区职业学院正式揭牌,紧抓新契机,开启新篇章。

整合·互利互补

延庆区职业学院由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延庆区成人教育中心、北京开放大学延庆分校三所职成学校整合而成,主要负责开展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培训,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学习型延庆建设工作。

整合前,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主要承担我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职能,北京开放大学延庆分校主要承担延庆区远程教育学历职能,满足在职人员及市民对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的学习需求,延庆区成人教育中心主要承担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和市民素养培训职能,三所学校在职能作用、办学模式、管理体系、教育资源等方面各具优势,也存在着生源减少、场地和培训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改革者进、聚“合”则强,延庆区于2016年出台《延庆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5)》,对我区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两步走”工作任务。2022年,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印发《延庆区职业教育机构整合工作方案》。整合工作本着“形式是整合、内涵是融合、核心是提升”的思路开展,重点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路径,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延庆区职业学院副院长孟庆军说:“三校整合最大程度凝聚教学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延庆区职业学院可以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

升级·做优做强

为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满足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延庆区职业学院优化学历教育结构,设立农广教育系、开放教育系、烹饪食品系、国际教育系、园林技术系、形象艺术系、信息技术系、科技体育系、建筑工程系、学前教育系和汽车工程系11个教学系部,开设中西餐烹饪、冰雪体育、无人机等53个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延庆“1+4+1”产业布局,重点加强冰雪体育服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园林绿化、园林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五个重点专业的资源保障,升级完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六个民生专业政策衔接保障,优化保留51个社会常用专业的教育资源储备,撤并整合13个重复设置或生源不足专业,力争实现学院专业课程体系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学生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2019年,延庆职业教育设立冰雪体育服务专业,开设滑雪知识与技能、滑冰知识与技能、滑雪滑冰安全与急救等专业核心课程,对接高职院校进行跨区域合作,为冬奥会、学生冰雪运动、区域冰雪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延庆区职业学院加强与中关村延庆园企业深层合作,建设冰雪体育专业智能实训教室、康复与护理智能实操教室,丰富教学资源供给和技能人才“内涵”。“四年过去了,冰雪服务专业送走了两届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40名优秀的冰雪体育人才,他们中,有的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有的在自己热爱的冰雪事业中放飞理想。”延庆区职业学院招生就业管理部副部长王娟说。

学院依托专业和平台优势,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市民整体素质和乡村振兴,开设37门课程,联合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开展菜品研发、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推介、网红直播人才培训等培训服务近百项,构建区教委—乡镇(街道)政府—居委会(村委会)三级教育管理体系,把素质提升课堂开到社区(村)里,把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开到田间地头,解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学院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涉及世园冬奥知识、首都职工素质、消防中控员等诸多方面,累计培训1.2万余人次。”延庆区职业学院终身学习管理部副部长田毅敏介绍。

着眼于中小学职业体验,学院确定了技艺技术、健康美食、科技创新、绿色生活4大类、8个模块共58个劳动教育培训项目课程菜单,自项目启动以来,为近6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培训服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今年是延庆区职业教育与大董烤鸭店合作的第26年,学院建立了中国烹饪大师大董工作室,引入大董企业管理文化进行专业文化建设,引入大董烤鸭炉,建立大董班,直接为大董定向培养员工。大董为学生提供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操作规范,开设大董烤鸭、大董意境菜课程,引入大董店长、行政总厨等业务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我们累计为大董输送约一千名烹饪专业技能人才,目前,大董集团17%的高管都是职业学院毕业生,大董是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到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和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田毅敏说。

据了解,目前学院已与50余家企业开展实质合作,并创新开发无人机+应用、旅游+策划设计、汽修+新能源产业、烹饪+民宿品牌等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无人机为例,学院建立专家工作室,聘请无人机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引入中关村延庆园30家企业的无人机用于展示,在学院设置企业组装研发车间,提供全市无人机考试取证培训……通过校企双向互动,探索发展新路径。

“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是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举措。学院将继续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合作企业的有关政策,吸引更多企业驻校设立培养培训基地,共同研制人才培养和培训方案,让教育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更加契合,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更加精准,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延庆区职业学院副院长刘明海介绍。

蓄势·高飞远翔

根据《延庆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5)》,我区将进一步统筹全区乡镇、街道、委办局等40家职业教育资源单位,按照培训内容,整合成现代农业升级、旅游服务开发、基础学历提高、市民素养提升、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服务六大类培训基地,建成由职业教育培训综合管理中心统筹、基地服务、企业及用人单位评价的培训管理模式。到2025年,完成全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整体构建起政府统筹管理、教委牵头实施、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管理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改革是我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招实招,通过职教改革,实现职业和成人教育一体化管理,释放倍增效应,这在全市是首次。”延庆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建民说。

行百里者半九十。延庆区职业学院将继续在健全一体化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丰富职业教育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多元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攻坚发力,推动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打造北京市职成教一体化办学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