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巍然屹立,北京世园公园集萃芳华,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镌刻荣光,三张“金名片”交相辉映,赋予延庆教育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区教委深挖资源禀赋,推进三张“金名片”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五育融合特色教育,努力培养明德、高智、强体、尚美、重劳的新时代人才。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小时候,我跟随爷爷的脚步,在长城上捡拾垃圾;长大后,我加入了学校‘长城上的绿飘带’志愿服务队;未来,我会加倍努力,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用行动回应习爷爷嘱托。”八达岭学校初三学生梅敬雯的深情宣讲,道出了延庆学子对长城的深情厚谊。

在八达岭学校,传承长城文化、长城精神是历届师生遵循的理念。学校将长城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课堂上,美术老师引导学生描绘长城的雄伟壮丽,语文老师带领学生领略长城的诗意风华,历史老师讲述长城的悠久历史。“长城上的绿飘带”志愿服务队,更是连接学生与长城情感的纽带。志愿服务队开展“保护长城家园建设美丽延庆”“宣传长城保护条例做长城保护传承人”“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长城人”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守护长城瑰宝,诠释对长城的热爱与敬畏。“志愿服务队成立10年之久,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参与人数500余人次。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深刻理解长城保护的意义,长城精神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八达岭学校校长李长江说。

八达岭学校只是延庆全面推动长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缩影。近年来,区教委深入挖掘和利用长城资源,制定并实施《推进“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推进编写一套课程资料、建立一支由长城文化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师资队伍、录制一堂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举办一场长城知识小达人知识竞赛、培养一批学生宣传骨干、观看一场长城文化演出、举办一次长城文化主题社团成果展、开展一次长城主题研学“八个一”系列活动,促进长城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日常。

四海中心小学的会议室里,九眼楼及长城建筑沙盘格外引人注目,扫描沙盘上的二维码,是学生们讲述长城文化的精彩视频。沈家营中学美术教室中的《江山多娇》万里长城彩版刻画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由师生联手耗时3年的作品,不仅磨炼了学生意志,更凝聚了广大师生对长城的热爱。区第九幼儿园的“冰长城”主题教育活动意义深刻,孩子们小心翼翼拼接冰块、打磨造型,长城历史文化在小小心房悄然扎根……长城是一部无言却生动的教科书,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参与长城保护,在体美课程中领略长城魅力,在文化学习中探索长城故事,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厚植长城精神。

如今,长城文化进入每一所校园,覆盖整个学段,融入育人全过程,长城正以其独有的方式,滋养着新一代青少年成长,引领他们增强文化自信、体验运动乐趣、提升综合素养、深化情感认同,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妫川大地落地生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无比重要的话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也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儿来保护地球……”在区第二小学的广播站里,小小广播员用清澈响亮的声音传递着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教育是该校广播站的重要版块,而“萌萌绿足”志愿服务队更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力军。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北京世园会举办地,延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区教委将《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读本》《世园知识读本》《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知识读本》作为地方教材,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开展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相融合。

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绿色教育相关课程。有的学校将地理课堂“搬到”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实地教授学生湿地的形成因素及气候条件;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调研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以地质标本作为历史和化学课程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衍变和硅化木群形成的化学原理;还有的学校倡导绿色阅读,修建植物园、中草药园、班级植物角,通过班会课、黑板报、手抄报、生态宣讲等形式,引导学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学科、教材、活动的融合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五育”融合发展。

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是学校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渠道。依托北京世园公园、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教育资源,各学校纷纷开展环保宣传、生态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涌现出区第二小学“萌萌绿足”、区第四中学“河小青”、区第一中学“新青年”、区十一中学“青绿山河”等多支环保主题志愿服务队;依托禾亩润丰生态农场等11家劳动教育基地和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类企业,开展农作物种植、粗加工、科技制作等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创新意识,以“一育”为引领,带动“各育”发展,赋能学生学习成长。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我区在各学校全面推进奥林匹克教育,以普及冰雪运动、校园足球作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早在十年前,延庆区就把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普及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举措,在全市率先启动冰雪运动普及“十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运动普及、特色学校创建、冰雪场地建设、冰雪师资配置、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赛事组织”七大行动。

区教委通过“冰雪征文”“讲解身边的冰雪故事”“小记者团进校采访”“举办冰雪知识竞赛”及印发《京奥冰雪》教材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冰雪知识储备。通过组织师生观看冰雪运动赛事、参观延庆冬奥场馆、邀请奥运冠军走进学校宣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2017年起,每年组织不少于3000名学生参加滑冰、滑雪培训课程。截至目前,滑冰、滑雪运动普及达3.7万余人次。组建校园短道速滑、双板滑雪、越野滑雪训练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冰雪人才。

随着“一校一项目”的实施,区教委陆续在区第四小学布局短道速滑项目,在区第二小学布局双板滑雪项目,在区第三小学布局U6冰球项目,在区第一小学布局冰壶和女子冰球项目。目前,区冰雪队已扩大至六支,累计培养出1名国家健将,22名一二级运动员,延庆冰雪运动员累计获得122枚金牌、124枚银牌、116枚铜牌。令人欣喜的是,冰雪运动不仅助力延庆学子在冰雪场上脱颖而出,更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区冰雪队62名队员获得市、区级“三好学生”称号,占区队总人数的30%;8人曾获延庆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队员体质健康优良率为100%、近视率低于10%。

通过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发展格局的建立,延庆区成功打造9所国家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4所区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1所国家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3所市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11所区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占比均居生态涵养区首位。打通了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培养,幼儿园、小学低中学段(一至四年级)注重运动普及,小学高学段(五六年级)、初高中注重技能提升,选送优秀的人才进入区队,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区教委立足区域实际,推动三张“金名片”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多元化、开放化发展,为延庆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特色课程、艺术创作和劳动实践等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的理念植根于学生心中,引导他们讲好长城故事、生态故事、冬奥冰雪故事,在教育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成长为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海陀山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