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连日来,发生在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里一个又一个邻里守望相助的暖心故事,汇聚成寒冬里的一股暖流。无论是共享药品还是代买物资,“延庆乡亲”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邻里互助的意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12月的延庆,气温骤降、寒风凛冽,而在永宁镇各个街村、社区的巷子里,有一群人手提蔬菜、药物等生活必需品,送到村民家门口后便默默离开。他们就是来自永宁镇37个村和社区的基层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服务队队员们。

“红桥,我发烧了,不想出门给别人带来风险,你可以帮我买点鸡蛋放在门口吗?”

最近,永宁镇孔化营村支委、村委梁红桥每天都能接到不少这样的电话或信息。送物资、领抗原、解困惑……梁红桥每次接到电话和信息,都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解决当下的困难。在疫情防控的大事小情上,村民都特别信任这位干了28年的村干部。

于海霞是永宁镇和平街村妇女主任,疫情防控期间,每个工作岗位上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也用实际行动和真心赢得了村民的信赖。防疫政策调整后,她第一时间在微信群中向村民们宣传、解释。最近的她仍然很忙碌,一边照顾独居老人,一边随时待命为村民送药上门……在“和平街一家亲”微信群里,“海霞,真是谢谢你!”“海霞,你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一句句感谢温暖着每个人。

“医生,我左手经常感觉麻木无力,您帮我看看是什么问题?”

“医生,我最近乏力,小便多,您帮我看看我血糖高吗?”

……

近日,“千家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穿梭在千家店镇各村,忙得热火朝天。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千家店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实践站共同组建了27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600多人。其中创新成立了“千家健”志愿服务队,并发起“行走的小药箱”项目,为村民提供巡诊、送药上门等服务。

当下,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千家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向前一步,主动服务,组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家健”志愿服务队将“行走的小药箱”改版升级,实现院前分流,减少院内聚集,为山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当“行走的小药箱”巡诊小组来到大石窑村时,原本安静的村委会变得热闹起来。前来取药的村民拿着自己的小药盒有序排队,巡诊现场井然有序。“感谢医生来我们村,让我们在村里就能看病,别提多方便了。”大石窑村87岁的王大妈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据了解,自12月12日起,“行走的小药箱”将原本每月15日至18日定期巡诊4个行政村,改为对全镇19个行政村进行巡诊。此外,诊疗小组还通过发放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宣传手册,宣讲文明知识,让文明之花绽放在群众心中。

进入腊月,天气愈发寒冷,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香水园街道高塔社区44号楼303的住户发现自家屋顶漏水了,在高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楼干部史明娟的帮助下,303住户很快联系到了楼上305的住户,清理了漏水点。305的住户主动要求为楼下住户包赔损失,303的住户婉言拒绝了:“没事的,不漏了就好,楼上楼下住着,都互相理解,谁也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

社区邻里互助不仅能让双方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还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家住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的居民李阿姨回想这两年给她最大的感受,就是邻居们守望相助的氛围特别浓。尤其是疫情以来,谁家有点什么困难,无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是物业、邻居都会伸出援手。正如李阿姨所说,香水园街道居民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一件件小事,让一起起急事、一桩桩烦事顺利化解,邻里间汇聚起强大的香水园力量,化为寒冬里的光与爱。

下一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依托8支志愿服务总队、42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延庆乡亲”爱心接力“物物交换”志愿服务,引导市民主动分享抗原检测试剂、退烧药等医药用品。同时,更加关注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购买药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跑腿代取快递,提供健康指导,引导接种疫苗,让温暖传递到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