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绍
丑则静,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 2022 年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国家安全、全球治理等。独立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编著与教材多部,荣获“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案”等市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国际展望》《亚太经济》《红旗文稿》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20 余篇,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学习时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评论文章数十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国家安全高精尖学科建设等科研项目等数项,相关成果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 人物专访
作为一名外交学博士、国际政治科班出身的高校教师,在讲台上、校园里,与越来越年轻的学生们讨论中国外交,切磋国际时事是丑则静老师再平凡不过,也乐享其中的日常。同时,“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大局大势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国与世界及其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丑则静认为国际政治研究者要始终保持对变动世界的敏锐度与研究热情,多年来她聚焦中国外交、国家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 讲好每一门课:传递对中国外交的理性思考
走进当下的大学课堂,面对的是新成长起来的“00 后”青年。他们思维灵活、视野开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也不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设中崭露头角。面对他们,丑则静也曾忐忑,反复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如何传递给学生们参与投身国家对外交往所必需的理性认知。虽然从教尚不足 6 年,但丑则静老师先后开设讲授或教学组织的课程已有 10 余门, 从研究生到本科生, 从专业必修课到通识选修课,面向不同求学阶段、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丑则静真诚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中国外交、国际问题的思考见解,兑现自己“做一个生动的人,将自己对国政的热爱,以及热爱国政的幸福传递给学生”的职业初心。
入职以来,丑则静便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选修课《当代中国外交热点问题》,在课堂上,你能从世界看中国,了解百年变局最为关键的变量在于国际格局变化,并据此思考如果“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外交目的,都是力图在外交活动中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那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她同时也告诉学生们在从世界看中国的同时,也要从中国看世界,看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外交思想核心理念引领下,中国对时代潮流、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引领与塑造。丑则静的课件上有这么一句论述,“在过去,西方列强在获取本国利益时,常常以牺牲别国利益甚至世界整体利益为代价;对比之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鲜明的特色是:在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全人类共同利益贡献力量”。
就是这个学生们眼中真实温暖的“丑姐”,多次获评市级校级教学类奖项,多次指导学生荣获本科、硕士优秀论文,与学生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丑则静带过的学生里,有的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继续在相关专业学习深造,有的进入外交外事部门奋战在中国对外交往的第一线,也有的进入企事业单位或自主创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无论学生们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她都坚定支持;每当学生们倦鸟归巢,她都耐心倾听他们在学业、生活上的困惑与心事,给予帮助鼓励。丑则静始终认为专业训练和基于此所形成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应对这个巨变的世界;在一节节课堂讲授、一次次促膝长谈中所传递的“知政为国,胸怀天下”系训,能够使学生们即便出走半生,仍能在庸常的生命中得到温暖与抚慰。
◆ 写好每一篇文章:担负国关学人的时代使命
丑则静的国际政治专业积累与学术训练跨越 21 世纪第 一个、第二个十年。如果说,本科在吉林大学国际政治系的求学,为她勾勒着世界、国际问题研究最初的模样;那么,硕博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习经历,则更多的是赋予她理解与分析国际问题的工具,并坚定着她继续在国际政治领域学习探索,并将此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念。
丑则静在中央党校求学期间,师从刘建飞教授。丑则静犹记得导师在 2011 年所下的判断,建立所谓“民主联盟” 正成为 21 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美国以此加强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恐恶化中国的外部环境,并刺激西方倾向采用更强硬手段来干涉所谓“不民主国家”的内部事务。而在 10 余年后,在美国全面推动对华战略竞争的当下,积极寻求同“志同道合”国家组成盟伴阵营,渲染所谓“民主对抗威权”,将价值观因素嵌入科技、供应链等诸多涉华议题已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共识性的遏华政策选择。美国对华政策一直作为丑则静的研究重点,她先后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维霸遏华的“小圈子政治”注定没有前途》《美推行“印太战略”威胁地区繁荣稳定》等多篇理论评论文章,其中均涉及对美国对华政策中浓厚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色彩的分析与揭批,而在写作过程中丑则静常翻阅导师《美国“民主联盟”战略研究》等著作,获得学术汲养的同时,也不断以导师的学术前瞻性与担当精神提醒、要求自己。丑则静在宾大进行博士联合培养期间,她师从宾大东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戴杰教授。戴杰教授流利的中文,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熟稔,对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搅动的关切,认为台湾加入联合国是毫无成功希望的,在这种某种意义上是“自杀式使命”等观点给丑则静留下深刻印象,也不断勉励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国关人,没有理由不系统思考研究中国外交理念与对外政策实践。
丑则静一直认为自己的研究始终关注回答两个问题:世界怎么样与中国怎么做。国际秩序关涉国际体系内权力、制度与观念等因素,既是“国际社会成员相互和平共处的最低条件”,又作为构筑整齐规则状态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类理想。国际秩序也因此成为丑则静观察这个世界的路标,从博士论文基于中美差异化的国际秩序观念分析中美关系竞合演化,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持续追踪关注特朗普“美国优先”、新冠肺炎疫情与俄乌冲突等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影响。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年末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对于丑则静来说,如何将中国外交的伟大实践,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行系统阐释、分析,已经不仅仅关乎自己的科研与对外学术交流,更是践行用自己所学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好助力其为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近年来,丑则静持续聚焦中国外交的相关研究,为回答好如何“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她出版专著《国际影响力:逻辑意涵与多维提升路径》,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为进一步探析中国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丑则静先后主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重点项目——《推进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路径优化研究》,对新时代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理念倡议与政策实践进行全面阐释分析。
丑则静总是说自己很平凡,按部就班地教书育人、写文章做项目,做着一个普通国关学人应该做的一切。但国际形势复杂深刻的变化,让她始终保有探究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而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又为她的研究提供着强烈的经世济民的方向感。每每系统性地回答一个问题,阐述清楚一个观点,都能带给她深深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并化成不断向前的真实力量。
(国际关系学院丑则静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