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持续开展微花园建设,东四街道的老胡同已经实现抬头见绿、出门即景 

福禄巷、三姐妹花园、宝财花园……走在东四街道老胡同里,没几步便可遇见一处小小的微花园,精心打理的海棠、樱花、迎春等迎着春光,一丛丛、一簇簇开得好不热闹。

在东四北大街400号院前,有一处去年9月新落成的小微花园。这个60余平方米的小微花园灰砖铺地、绿竹挺立,各色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充满了立体感。据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胡同花园花友汇会长李健介绍,这处小微花园由社区居民亲自参与设计、维护,早已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李健介绍,此前这里被各种私搭乱建占据,房前裸露的各种设施影响环境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借助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契机,东四街道果断将违建拆除,恢复成空地。东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宋春午透露,关于后续利用问题,街道充分征询了居民的意见建议,最终大家一致同意建设胡同微花园。2022年7月19日,施工队正式进场施工建绿,并于9月建成亮相。

种什么花?地砖怎么铺?地面裸露的泥土怎么办?李健说,关于小花园的设计,当初光现场讨论会就开了五次,最终竹子、迎春、二月兰等各色小草花在这里茁壮生长;地上的砖瓦立着拼成了波浪的形状,与小花园中式格调相融合……

能在核心区老胡同里拥有这样一处精致的小花园,设计建造还融合了居民自己的想法,街坊们对这处小微花园都格外珍惜。要是有人随意将共享单车停在小花园里,老街坊会果断上前制止。遇上大风天,住在花园对面的大姐会拿起笤帚把叶子、垃圾清扫干净。用李健的话说,“照顾这个小花园,老街坊们跟呵护自己的眼珠子似的”。

如今,这处小微花园除了开展花卉种植课、摄影课、亲子活动等,还成了社区公共议事厅,街道要是想就一些公共事务征求居民意见,“上小花园商量事儿”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选择。

这只是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花友汇精心呵护的一处小花园之一。这个社区分布在周围7条半胡同里,每条胡同的小微绿地都各有风格,实现了“抬头见花、出门见绿”:有的胡同主打葫芦种植,大大小小的葫芦爬满了藤架,“占天不占地”,还用葫芦的谐音,把胡同命名为“福禄巷”;有的种满了金银花,寓意“金银满地”;还有的小微花园直接以居民的名字命名,“宝财花园”“三姐妹花园”等等,大大激发了居民认养绿地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在东四,只要不影响邻里生活,不妨碍周围交通,居民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装点胡同微花园。

东四街道的小微花园建设成果来之不易,社区环保巡查志愿队会定期对这些小微花园进行整理,花卉养护则由“花友汇”成员来开展,500多名“花友”齐参与。

作为核心区“见缝插绿”的一个切面,东城区东四街道在增绿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在百姓家门口建设东四园艺驿站零距离服务百姓,多次举办菊花节、花友节,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把生态园林的专业知识,以及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手递手”地传递给人民群众。这些年,街道通过拆违建绿,新建、更新小绿地、微花园约2000多平方米,建设花箱380个,花池53处,屋顶绿化13852平方米……随处可见的小微绿地,成为居民的幸福依托,出门就能享受到绿色福祉。

漫步在老城里,不经意间的一个转角,或许就能偶遇一片青绿悠然、一丛似锦繁花。古韵悠长、舒朗舒心的老城韵味愈发浓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